[实用新型]板型工件压铸模具及具有其的压铸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7498.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3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农栋钧;刘俊杰;詹宇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43402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型 板型工件 成型镶件 产品型腔 压铸模具 成型槽 进料孔 通槽 成型端部 端部端面 配合 压铸 机床 毛刺 本实用新型 后续加工 配合接触 增加生产 侧边 披锋 侧面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型工件压铸模具及具有其的压铸机床。该板型工件压铸模具包括:第一压铸型模,第一压铸型模形成有产品型腔,第一压铸型模的其中一个侧边设有进料孔,第一压铸型模的产品型腔上设有通槽成型槽;第二压铸型模,第二压铸型模设有配合成型端部,配合成型端部配合于产品型腔中,第二压铸型模的与进料孔相对应的侧边上设有压铸型块,压铸型块与通槽成型槽相对应配合;成型镶件,成型镶件的端部在进料完成后插入进料孔内,成型镶件的端部端面与通槽成型槽相接,成型镶件的端部端面与压铸型块的相应侧面相互配合接触。应用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型工件加工所存在的披锋毛刺明显,导致后续加工工序复杂,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板型工件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消费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产品生产厂家相应的对于模具设计制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才能生产出适应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要求。在压铸模具中,经常在生产过程存在镶件磨损、崩料的情况,模具压铸成型的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产品的披锋毛刺越做越大,使得对于产品后续加工的工序增加才能加工完善产品,并且严重时会使生产的部分产品报废,增加生产人力和成本。
在生产所需板型工件所利用的压铸模具中,如图1所示,板型工件的侧边通槽无法直接压铸成型。一般地,将侧边的通槽部分利用压铸模具100的模具凸边101及镶件配合而压铸成型为待加工的型块,然后利用机床再进行成型切屑加工成通槽,这样,压铸成型的型块所存在的披锋毛刺明显,需要进行繁琐的去毛刺加工。这就需要在板型工件的压铸模具上设计空心的模具凸边101以成型型块,这样,在压铸成型时候,就会在该处形成披锋毛刺,并且随着压铸成型的次数增多,这些空心的模具凸边101或镶件会产生磨损、崩料的情况,导致所生产的板型工件的披锋毛刺越来越明显,导致后续加工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导致所压铸的板型工件直接报废,增加了板型工件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型工件压铸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型工件加工所存在的披锋毛刺明显,导致后续加工工序复杂,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型工件压铸模具,包括:第一压铸型模,第一压铸型模形成有产品型腔,第一压铸型模的其中一个侧边设有进料孔,进料孔与产品型腔连通,第一压铸型模的产品型腔上设有通槽成型槽,通槽成型槽与进料孔相连通;第二压铸型模,第二压铸型模设有配合成型端部,配合成型端部配合于产品型腔中,第二压铸型模的与进料孔相对应的侧边上设有压铸型块,压铸型块与通槽成型槽相对应配合;成型镶件,成型镶件的端部在进料完成后插入进料孔内,成型镶件的端部端面与通槽成型槽相接,并且在压铸过程中,成型镶件的端部端面与压铸型块的相应侧面相互配合接触。
可选地,产品型腔的轮廓形状为矩形,进料孔设有多个,在进料孔所在的侧边上,分别对应两个顶角的两个进料孔处设置通槽成型槽。
可选地,进料孔所在的侧边的中部设有定位配合盲孔,第二压铸型模上设有与定位配合盲孔配合的定位凸点。
可选地,多个进料孔为偶数个,且多个进料孔相对于定位配合盲孔对称设置。
可选地,板型工件压铸模具还包括定位柱,第一压铸型模的产品型腔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压铸型模设有第二安装孔,定位柱穿过第二安装孔,且定位柱的端部插入第一安装孔内。
可选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与进料孔所在的侧边相对的一侧。
可选地,定位柱具有多个,且多个定位柱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产品型腔的底面上设有多个攻丝盲孔,配合成型端部的端面上设有与多个攻丝盲孔一一对应的攻丝压铸凸起。
可选地,第一压铸型模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在压铸机床上的固定安装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7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散热面板净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