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鼓泡清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55284.8 | 申请日: | 201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5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博;程辉;熊前山;董旺;程檀;贺小明;梁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3/08 | 分类号: | B08B3/08;B08B3/10;B08B3/14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汝小龙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发生器 次侧 惰性气体 鼓泡 泥渣 本实用新型 辅助系统 鼓泡装置 清洗系统 核电厂 控制器控制 流量分配板 间歇释放 脉冲形式 水力振荡 控制器 传热管 释放阀 循环水 支撑板 气量 管板 开度 内鼓 过滤 松动 检修 水位 膨胀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鼓泡清洗系统;包括鼓泡装置、鼓泡控制器和辅助系统;所述鼓泡装置实现向蒸汽发生器内鼓泡的功能,所述鼓泡控制器控制惰性气体释放阀的开度、时间和频率等参数,以便按设定的频率、强度和气量向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释放惰性气体;所述辅助系统用于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进行控制,对循环水中的泥渣进行过滤和收集;本实用新型控制惰性气体以脉冲形式间歇释放,水的运动、惰性气体膨胀产生的压力波及随后的水力振荡,使传热管外表面、支撑板(或流量分配板)缝隙以及管板上泥渣松动、脱落,有效清除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泥渣,同时不会对其产生潜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鼓泡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运行过程中,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流动受限区域的表面污垢及缝隙中的有害杂质离子(如Cl-,SO42-,Ca2+,Mg2+,Al3+等)因水的蒸发会出现局部浓缩。其中大部分会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内部水平和垂直固体表面参与形成泥渣堆积层,如二次侧管板表面、流量分配板表面、支撑板表面,以及传热管外表面等位置。泥渣沉积主要有以下三种危害:①杂质浓缩与管材腐蚀;②结垢与蒸汽压力下降;③梅花孔堵塞与水位不稳。
蒸汽发生器各层支撑板泥渣沉积有堵塞梅花孔的危险,进而引起反应堆功率不稳甚至降功率运行等后果。目前国内蒸汽发生器管板普遍采用的水力冲洗方式,受限于蒸汽发生器结构,较难应用于传热管外表面的泥渣清除。国外普遍采用化学清洗的方式进行蒸汽发生器上部构件的泥渣清除,但由于化学清洗对传热管有潜在的腐蚀风险,且化学清洗产生的大量废液处理也较为复杂,国内各方均较为谨慎。
目前,国内关于泥渣冲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蒸汽发生器管板及附近的传热管上,而对蒸汽发生器流量分配板和支撑板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运行约10年左右的核电站传热管涡流检测结果分析,获得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泥渣分布数据表明,二次侧管板上的泥渣量仅占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泥渣总量的不足5%,更多泥渣沉积在流量分配板和支撑板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鼓泡清洗系统,利用气体在水中膨胀时产生的压力波使传热管外表面、支撑板缝隙以及管板上泥渣松动、脱落,并通过水循环系统将其排出,实现蒸汽发生器流量分配板及支撑板的泥渣清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鼓泡清洗系统,该系统包括鼓泡装置;所述鼓泡装置包括惰性气体容器、释放阀和鼓泡喷嘴;惰性气体容器、释放阀和鼓泡喷嘴依次通过管路串联,鼓泡喷嘴伸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内,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内充入一定水位的清洗水;
所述惰性气体容器用于存储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容器保持一定的正压力;
所述释放阀通过阀门的开闭和不同开度,控制鼓入到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惰性气体的体积和强度;
所述鼓泡喷嘴控制鼓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气泡形态和运动轨迹。
该系统还包括鼓泡控制器;所述鼓泡控制器与惰性气体压缩气罐相连,鼓泡控制器控制惰性气体以脉冲形式间歇释放。
所述鼓泡控制器通过控制释放阀的开度、开闭时间和开闭频率实现惰性气体以脉冲形式间歇释放。
所述鼓泡控制器的鼓泡频率为每间隔8-12秒左右鼓泡一次,每次鼓泡持续3-6秒左右;鼓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在2MPa至6MPa之间,鼓泡喷嘴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管板之间的夹角在-30°至+30°之间。
该系统还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用于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进行控制,并对清洗水中的泥渣进行过滤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5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