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捞砂用筛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49770.9 | 申请日: | 201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康卫;崔臣滨;吕志欣;袁龙;邓鲁宁;李志涛;郑广建;周茂勇;王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肖庆武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本体 割缝 捞砂 筛管 本实用新型 互相连通 油田机械 周向延伸 轴向延伸 侧壁 管内 排出 液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捞砂用筛管,属于油田机械技术领域,所述捞砂用筛管包括管状本体,其中,所述管状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割缝簇,每一个所述割缝簇包括多个割缝;每一个所述割缝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管状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缝隙沿所述管状本体的周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捞砂用筛管,可增大过流面积,可使管内的液气快速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捞砂用筛管。
背景技术
油水井在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砂子会随着油水一起进入到井筒内。如果井内的液体不能将砂子全部带至地面,井内砂子就会逐渐沉淀,形成砂柱,进而堵塞出油通道,增加流动阻力,使油井减产或停产。因此,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需要通过捞砂泵进行捞砂处理。在捞砂过程中,捞砂泵上方连接有筛管,在捞砂的过程中在捞砂泵的作用下,砂子进入到捞砂泵上方的管柱内,随砂子一起进入到管柱内的液气通过筛管的筛孔排出。
目前,通常采用的筛管为割缝筛管,筛管上的筛孔为沿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割缝。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采用的割缝筛管上的割缝较小,不利于液气的排出,从而影响捞砂泵的捞砂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捞砂用筛管,可使得管内的液气快速排出。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捞砂用筛管,包括管状本体,其中,
所述管状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割缝簇,每一个所述割缝簇包括多个割缝;
每一个所述割缝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个缝隙和第二缝隙;
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管状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缝隙沿所述管状本体的周向延伸。
可选择地,所述割缝为T字型。
可选择地,所述割缝为L字型。
可选择地,所述割缝为十字型。
可选择地,每一个所述割缝簇包括并排分布的多排所述割缝,每一排包括沿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割缝。
可选择地,每一个所述割缝簇包括2-4排所述割缝,每一排包括7-9个所述割缝。
可选择地,相邻的两排所述割缝之间的距离为4.5-5.5mm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为0.25-0.35mm,所述第二缝隙的长度为0.25-0.35mm。
可选择地,所述管状本体的上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上接头,下端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下接头。
可选择地,所述上接头的外径向上端逐渐减小,所述下接头的外径向下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筛管,通过设置割缝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可增大单个割缝的流通面积,从而随砂子一起进入到管柱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流出,利于液气的排出;由于第一缝隙沿管状本体的轴向分布,第二缝隙沿管状本体的周向分布,使得在增大割缝的过流面积的同时,也保证了管状本体的抗拉轻度满足要求;管状本体上设置多个割缝簇,以及每个割缝簇包括多个割缝,可保证管状本体上的通孔的总面积较大,有利于捞砂过程中液气的快速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筛管,可增大液气的过流面积,同时保证筛管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97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