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率因数校正扼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8747.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2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苓;赵锦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6 | 分类号: | H01F17/06;H01F27/30;H01F27/28;H01F41/00;H01F41/08;H01F41/06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地址: | 3002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包线 尾头 结合部位 线绕组 功率因数校正 本实用新型 复合漆包线 环氧树脂胶 第一层 扼流圈 磁环 底托 底座 环氧树脂 出线 磁环固定 汽车电子 磁环套 高品质 间隔点 中空柱 缠绕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因数校正扼流圈。在磁环上排绕40圈复合漆包线构成第一层线绕组,在第一层线绕组上排绕30圈复合漆包线构成第二层线绕组,磁环套入底座的中空柱上,漆包线起头端和尾头端分别插入底托上的漆包线起头孔和漆包线尾头孔中,在漆包线起头端插入漆包线起头孔中的结合部位点环氧树脂胶固定起头端出线,在尾头端插入漆包线尾头孔中的结合部位点环氧树脂胶固定尾头端出线,沿磁环外围漆包线与底托的结合部位,间隔点环氧树脂使磁环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缠绕效率提高了10倍,产品稳定、可靠性、安全性高,满足了汽车电子的高品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因数校正扼流圈。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市场的电子化日趋明显,今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中搭载的电子设备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并且电子设备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扼流圈的使用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并减少了干扰辐射。由于用于汽车产品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对扼流圈的可靠性有近乎严苛的要求。
基于目前市场上扼流圈质量参差不齐,能够做到质优价低的少之又少。从材料选择上,磁环选用一些相对便宜的铁氧体或铁粉芯类,随着较大温度和频率变化,性能稳定性差。磁环外涂敷环氧层薄,绝缘不牢靠,耐压仅为800V-1000V。绕制线圈使用的漆包线,一般采用单层漆皮的聚酯漆包线,耐热性,耐严寒,耐机械强度,耐辐射,超负荷能力相对差一些。扼流圈底座设计较为简单,只是满足出线即可,或为环氧树脂板上有2个出线孔,或为底座上有2个接线端子。
从加工工艺上看,因为没有绕制磁环外径小于60mm,绕制线径1.0mm以上的自动环形绕线机,采用手工绕制,先前的扼流圈制作方法需要用手拖着长长的几米线从磁环穿入,再把线捋顺,再穿入再捋顺,反反复复,来回的穿梭,效率低,一个人一天最多完成20个扼流圈的绕制。
上述扼流圈的绕制方法,不仅需要较宽敞的场地,而且周围环境不能有物体碰到漆包线,否则无法避免漆包线遭受磕磕碰碰,使漆包线漆皮损伤,绝缘层被破坏,造成扼流圈击穿,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低,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状况及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扼流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率因数校正扼流圈,包括磁环、漆包线,底座,磁环由两个磁环垂直粘结在一起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衬套,所述磁环上均匀涂有环氧树脂涂层;
所述底座底端为圆形底托,上端为一体成型的中空柱,在底托上分别设有四个定位台、一个漆包线起头孔和一个漆包线尾头孔,所述金属衬套设置在中空柱内的底端,与底座注塑成型为一体;
在磁环上排绕40圈复合漆包线构成第一层线绕组,在第一层线绕组上排绕30圈复合漆包线构成第二层线绕组,磁环套入底座的中空柱上,漆包线起头端和尾头端分别插入底托上的漆包线起头孔和漆包线尾头孔中,在漆包线起头端插入漆包线起头孔中的结合部位点环氧树脂胶固定起头端出线,在尾头端插入漆包线尾头孔中的结合部位点环氧树脂胶固定尾头端出线,沿磁环外围漆包线与底托的结合部位,间隔点环氧树脂使磁环固定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选材精良,设计可靠,效率提升,操作简便,可有效控制质量,达到安全可靠。
a.磁环采用铁硅铝,在有较大温度波动的情况下,合金的性能变化率明显低于铁氧体,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而且性能的变化接近于线性,在不同频率下工作时,无噪声产生。
b.磁环上均匀涂有0.5mm的环氧树脂涂层,附着性高,耐压可达到1500V以上。
c.双层漆皮的复合漆包线,较一般扼流圈采用单层漆皮的漆包线,漆皮不易脱落,绝缘性,耐热性,耐严寒,耐机械强度,耐辐射,超负荷能力更强。
d.底座的底托底部中心金属衬套设计,与螺丝配合,更好满足支撑固定作用,在恶劣条件下使用也不会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8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