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5798.5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6;H01R13/02;H01R13/4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壳体 导电端子 第二壳体 汽车连接器 端子本体 本实用新型 连接器插头 导电端 容纳腔 壳体 通孔 安装结构 可拆卸式 配合连接 相对设置 卡固 卡接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和导电端子,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壳体,设有通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围成一导电端子的容纳腔;第三壳体,用以卡固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端子本体以及突出于端子本体一端的导电端,所述端子本体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导电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连接器,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配合连接,有效的实现了导电端子的可拆卸式的安装,以及安装结构牢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元件等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研发与进步,电子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向高性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电子产品中任何一项改进,只要有助于简化结构、便于组装及降低成本等功效,均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目前,汽车连接器应用广泛,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现有的汽车连接器来说,导电端子可拆卸式的安装是目前越来越常用一种结构。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汽车连接器通常通过连接柱等卡固对接,其中,由于连接柱较细长,极易受外部的压力作用损坏,而且有时不用螺丝固定,其连接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汽车连接器结构无法拆卸组装或者拆卸组装后不牢固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插头和导电端子,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壳体,设有通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围成一导电端子的容纳腔;第三壳体,用以卡固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端子本体以及突出于端子本体一端的导电端,所述端子本体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导电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部,外表面为平面,所述通孔设于该第一壳部;第二壳部和第三壳部,分别相对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部两个相对的边侧;所述第二壳部、第一壳部、第三壳部围成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四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相对设置;第五壳部和第六壳部,分别相对的连接在所述第四壳部两个相对的边侧;所述第五壳部、第四壳部、第六壳部围成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五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卡接;所述第六壳部与所述第三壳部卡接。
所述第二壳部分为第二壳部前部和与第二壳部前部分离的第二壳部后部;所述第三壳部分为第三壳部前部和与第三壳部前部分离的第三壳部后部,其中,所述第五壳部包覆式卡接于所述第二壳部前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壳部后部包覆式卡接于第五壳部的外侧,所述第六壳部包覆式卡接于所述第三壳部前部的外侧,所述第三壳部后部包覆式卡接于第六壳部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连接器,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配合连接,有效的实现了导电端子的可拆卸式的安装,以及安装结构牢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连接器部分结构图。
其中,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三壳体;41导电端;
11第一壳部;12第二壳部;14通孔;
121第二壳部前部;122第二壳部后部;131第三壳部前部;
21第四壳部;22第五壳部;23第六壳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5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数据线
- 下一篇:一种热缩套管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