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3701.7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6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廷华;朱东来;李寿波;陈永宽;吴俊;韩熠;张霞;洪鎏;巩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普卫东 |
地址: | 65023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烟 无线充电接收模块 可充电电池 无线充电 电磁感应能量 电磁感应式 接收线圈 壳体 显示屏 可充电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 雾化器组件 发射线圈 接收面板 壳体表面 实时显示 位置配合 烟嘴组件 主体顶端 耦合 充电线 耦合的 缠绕 电量 体内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子烟,包括电子烟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电子烟主体顶端的雾化器组件和烟嘴组件,所述电子烟主体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的PCB板、与PCB板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于壳体表面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位置配合的接收面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与发射线圈进行电磁感应能量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的电能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并在所述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当前电量;通过电磁感应能量耦合实现无线充电,摆脱了充电线相互缠绕的麻烦,且智能便捷、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子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全球控烟形式和公众健康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型低危害卷烟替代品,正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电子烟通过气流传感器、机械按键或触控按键导通电路,利用电池给金属发热丝或陶瓷发热片供电,加热烟液雾化形成气溶胶以供用户抽吸,进而达到“吞云吐雾”的效果。基于充电方式,电子烟可分为一次性电子烟和可重复充电型电子烟两大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少一次性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可重复充电型电子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销售额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常见的可重复充电型电子烟,主要采用有线充电技术,这种方式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充电线易缠绕,使用不方便;(2)充电线频繁拔插操作,充电接口易损坏;(3)粉尘、液体易浸入充电接口,导致接触不良或短路;(4)接触电极外漏,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等。因此,现有充电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便捷、安全可靠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子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子烟,包括电子烟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电子烟主体顶端的雾化器组件和烟嘴组件。所述电子烟主体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的PCB板、与PCB板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于壳体表面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位置配合的接收面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与发射线圈进行电磁感应能量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产生的电能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并在所述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当前电量。
优先地,所述雾化器组件包括用于存放与雾化烟液的雾化仓、用于对所述雾化仓底部进行密封的密封垫和用于对雾化仓顶部进行覆盖的铝壳。
优先地,所述壳体呈盒状,所述接收线圈的中心轴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优先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壳、顶部卡合组件和底部卡合组件。
优先地,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顶端和底部分别通过所述顶部卡合组件和所述底部卡合组件进行卡合,形成闭合结构。
优先地,所述底部卡合组件包括挡板及与挡板配合的镜片。
优先地,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可充电电池在所述主控芯片的作用下为雾化器组件进行供电。
优先地,所述前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子烟进行开关机及抽吸控制的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通过电磁感应能量耦合实现无线充电,摆脱了充电线相互缠绕的麻烦。2、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充电和使用时,无需进行充电线拔插操作,可即放即充、即拿即用,智能便捷、安全可靠。3、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采用闭合结构,没有预设充电接口,降低了灰尘和液体浸入的可能。4、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接收线圈内置于壳体内,有效规避了接触电极外露带来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3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接端子安装结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 下一篇:供电组件及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