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极调光手电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0536.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9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芳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7/16;F21V23/00;F21V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3322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壳 顶针 电路板 手柄组件 编码器 尾盖组件 电连接 旋转块 手电筒 旋钮 灯座组件 活动连接 无极调光 伸出 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结构 导电方式 可拆卸 旋钮套 卡接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极调光手电筒,该手电筒包括尾盖组件、手柄组件和灯座组件,尾盖组件固定连接在手柄组件的一端,灯座组件固定连接在手柄组件的另一端;尾盖组件包括旋钮、旋转块、容纳壳、编码器、电路板和第一顶针,编码器和电路板均置于容纳壳中,编码器与电路板电连接,且编码器的一端从容纳壳的一端伸出后与旋转块卡接,旋钮套接在旋转块上后活动连接在容纳壳的一端;第一顶针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且第一顶针的另一端从容纳壳的另一端伸出后电连接至手柄组件。采用第一顶针的导电方式能够便于实现电连接结构的可拆卸和易组装的优点;旋钮活动连接在容纳壳上,相比于一般的旋钮设置,其体积更大,更便于调节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市场上一般无极调光手电筒都是采用单节电池,手电筒整体电池容量小,亮度低,且功率小;另外,现有的无极调光手段同均采用单层导电的方式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且在旋钮的设置上通常较小,不方便调节。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了便携式无极调光调焦灯具,它涉及户外照明技术领域,散热灯体的前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导热铝板,导热铝板上固定有LED发光二极管,灯杯的一端可活动套接在散热灯体上,平凸镜片通过镜圈固定在灯杯的前端,导热铝板上设置有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均焊接在无极调光电路板上,无极调光电路板上设置有调光开关,调光开关的外端部穿过密封后盖设置在密封后盖的外侧,密封后盖的一侧设置有两根导线,两根导线焊接在无极调光电路板上,密封后盖的另一侧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源插头连接,电源插头与移动电源连接。它结构新颖,使用范围广,携带方便,能达到无极调光无极调焦的效果,减少光线对眼睛的伤害,使用简单方便明了。
该现有技术能够解决接触不良、携带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且主要达到便于携带的技术效果,但是还是无法解决手电筒功率小、亮度低、不便于调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极调光手电筒,该手电筒能够实现大容量、高亮度、大功率的效果,且接触效果良好,调节和使用十分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极调光手电筒,该手电筒包括尾盖组件、手柄组件和灯座组件,所述尾盖组件固定连接在手柄组件的一端,所述灯座组件固定连接在手柄组件的另一端;所述尾盖组件包括旋钮、旋转块、容纳壳、编码器、电路板和第一顶针,所述编码器和电路板均置于容纳壳中,所述编码器与电路板电连接,且编码器的一端从容纳壳的一端伸出后与旋转块卡接,所述旋钮套接在旋转块上后活动连接在容纳壳的一端;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且第一顶针的另一端从容纳壳的另一端伸出后电连接至手柄组件。在本实用新型当中,通过旋转旋钮、带动旋转块旋转,进而带动编码器旋转,编码器再与电路板组合实现手电筒的无极调光;采用第一顶针的导电方式能够便于实现电连接结构的可拆卸和易组装的优点;另外,旋钮的结构设置,且旋钮活动连接在容纳壳上,相比于一般的旋钮设置,其体积更大,且不直接连接编码器,而是通过旋转块间接连接编码器,更便于调节操作。其中,编码器为360°旋转编码器。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上还设置有按钮,所述编码器的一端卡接在旋转块上并穿过旋转块后抵持在按钮上。在旋钮上直接设置按钮,且本实用新型优选按钮与旋钮一体式,由旋钮本身向内凹陷的结构设置而成,使得旋钮既可以实现电池的调光,也可以实现编码器的开关作用,使用十分便捷、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外壳、导电筒和多个紧固圈,所述导电筒通过多个紧固圈固定连接在手柄外壳内,所述导电筒的一端与第一顶针电连接,所述导电筒的另一端与灯座组件电连接。现有的手电筒产品都是只有手柄外壳,然后通过手柄外壳内装有电池,通过电池与尾盖组件和灯座组件电连接;导电筒的设置是在现有电池电连接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一种沟通过导电筒和第一顶针组合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与电池电连接组合后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双层导电,避免了接触不良情况的产生,同时信号传输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芳,未经杨小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0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