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碱洗槽蒸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0150.9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3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沛洲;李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沛洲 |
主分类号: | B21C35/06 | 分类号: | B21C35/06;C23G1/36;C23G1/1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纪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连通 碱洗槽 循环水槽 真空室 蒸汽回收系统 真空喷射 换热器 分离器 加工技术领域 混合气空间 水蒸汽腐蚀 车间空气 高压水泵 工人身体 进 出口 模具车间 氢气管道 氢气回收 滑轨式 冷却水 排出口 水蒸汽 碱洗 上盖 推拉 车间 健康 | ||
一种模具碱洗槽蒸汽回收系统,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模具碱洗槽顶部设有滑轨式推拉上盖,循环水槽通过高压水泵与真空喷射管连通,真空室与模具碱洗槽混合气空间连通,冷却水进、出口通过阀A、阀B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通过真空室与分离器连通,氢气回收管通过真空室及真空喷射管与循环水槽连通,在循环水槽上部设有氢气管道排出口。有益效果是:(1)、没有含碱水蒸汽进入模具车间,车间空气环境彻底改善。车间工人身体健康有保障,设备不会被含碱水蒸汽腐蚀;(2)、碱利用率提高,模具碱洗的速度提高,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铝制品加工中产生废碱液回收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铝型材生产需要挤压模具,挤压模具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残留在模具腔内的铝需要清除。国内外型材厂都采用碱洗的办法,将模具放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洗槽中,残留在模具腔内的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铝酸钠和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带有大量氢氧化钠的水蒸汽。这些水蒸汽和氢气一起从模具碱洗槽内释放出来,对车间内的人和设备危害极大。如果能将这些气体回收分离,分离出的氢气释放掉,分离出的含碱水蒸汽循环使用,即解决了车间环境问题又能提高氢氧化钠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碱洗槽蒸汽回收系统,它解决了含碱水蒸汽对人体和设备的损害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解决了模具碱洗槽由于槽内水份蒸发而使碱洗效率下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在模具碱洗槽顶部设有滑轨式推拉上盖,循环水槽通过高压水泵与真空喷射管连通,真空室与模具碱洗槽混合气空间连通,冷却水进口通过阀A、冷却水出口通过阀B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通过真空室与分离器连通,氢气回收管通过真空室及真空喷射管与循环水槽连通,在循环水槽上部设有氢气管道排出口。
在氢气管道中设有安全卸压装置。
在分离器内安装有电子液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方法是:
⑴、在模具碱洗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氢氧化钠,配制成浓度15-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启动电加热器15,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具碱洗槽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到50-80℃温度,在模具碱洗槽中放入模具;
⑵、关闭碱洗槽上盖,模具碱洗槽处于封闭状态;模具碱洗槽上盖可以在上盖滑道上滑动,控制模具碱洗槽的开启和关闭;
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启动高压水泵,高压水泵从循环水槽中吸水,经真空喷射管喷出,在真空室处产生负压;
⑷、真空室产生的负压将模具碱洗槽中产生的含碱水蒸汽和氢气的混合气经混合气回收管吸入到换热器6中;
⑸、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打开阀A、阀B,冷却循环水经冷却水进口进入到换热器中,再从冷却水出口流出,这个过程将进入到换热器的混合气热量带走,混合气中的含碱水蒸汽冷凝成碱水;
⑹、换热器中的碱水和氢气被真空室产生的负压吸到分离器中,碱水留在分离器中,氢气沿氢气回收管进入真空室,再从真空室进入真空喷射管,最后进入到循环水槽;氢气在循环水槽中达到饱和后从氢气排出口;氢气在管道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管道压力增大,安全卸压装置启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⑺、分离器中的碱水达到一定量时,电子液位开关打开,碱水循环泵工作,分离器中的碱水被注回模具碱洗槽中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模具碱洗蒸汽回收系统碱洗模具时,没有含碱水蒸汽进入模具车间,车间空气环境彻底改善。车间工人身体健康有保障,车间设备不会被含碱水蒸汽腐蚀;(2)、含碱水蒸汽冷凝成碱水循环使用,保证了模具碱洗槽中的碱浓度不发生改变,碱利用率提高。模具碱洗的速度提高,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沛洲,未经于沛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0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