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图分离组件、具有其的3D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6263.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5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宁;王俊杰;薛翰聪;刘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梁文惠 |
地址: | 2156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元件 分离组件 填平层 透镜 凹凸表面 粗糙表面 透镜阵列 彩虹纹 摩尔纹 本实用新型 粗糙平面 透镜面形 阵列分布 组装良率 粗糙度 打散 耐刮 耐磨 贴合 雾度 平整 申请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图分离组件、具有其的3D显示器。该视图分离组件包括:视图分离元件,包括透镜阵列,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透镜,视图分离元件具有由透镜的透镜面形成的凹凸表面;填平层,设置在视图分离元件的凹凸表面上,且填平层的远离视图分离元件的表面为粗糙平面。由于本申请的填平层的远离视图分离元件的表面为粗糙表面,因此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和雾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散光线,使得摩尔纹和彩虹纹是因为表面无法绝对平整而无法产生,降低摩尔纹和彩虹纹效应。同时,因为粗糙表面的原因,可以提升视图分离组件的遮瑕效果和耐磨耐刮效果,进而提高批量生产时的贴合及组装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视图分离组件、具有其的3D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3D显示技术的作法,大致有两种:
视差光栅式3D是利用透光栅栏来控制左右眼画面的光线前进、折射方向,成本较低但有亮度与可观视角、点数限制,显示2D文字时较不清晰。目前为LG Optimus 3D、HTCEvo 3D 等智慧手机,任天堂3DS游戏器与佳的美(Gadmei)裸眼3D平板所采用。此外,分别有飞利浦、友达、东芝、京东方等开发出具备9个视点55寸显示电视/面板也在应用该3D显示技术。
裸眼光栅式3D显示技术是采用一种全贴合柱状棱镜式(Lenticular)结构,对于柱状棱镜式裸眼3D显示技术来说,主要由透过棱镜的物理光学现象产生立体影像,也就是利用类似凸透镜的棱镜结构,来产生多平行面影像的效果,形成两眼视觉需要的左右眼视差,进而形成三维效果画面。
全贴合柱状棱镜式(Lenticular)结构,包含着凸透视图分离元件及在凸透柱镜结构表面的填平层,通常凸透视图分离元件折射率大于填平层折射率。现有技术使用表面填平时,为了追求光学设计的最佳值,使用平面镜面轮填平方式,这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摩尔纹和彩虹纹,并且耐磨耐刮效果较差,遮瑕效果不佳,导致批量生产时,良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图分离组件、具有其的3D显示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视图分离组件产生摩尔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图分离组件,包括:视图分离元件,包括透镜阵列,透镜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透镜,视图分离元件具有由透镜的透镜面形成的凹凸表面;填平层,设置在视图分离元件的凹凸表面上,且填平层的远离视图分离元件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粗糙表面为雾度在6~78%之间的粗糙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粗糙表面为粗糙度在0.1~1.04μm之间的粗糙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粗糙表面为粗糙度在0.4~0.93μm之间的粗糙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视图分离元件的折射率大于填平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上述视图分离元件为折射率在1.52~1.65之间的视图分离元件,填平层为折射率范围在1.35~1.49之间的填平层。
进一步地,上述视图分离元件的透镜截面为轴对称多边形,轴对称多边形的底角为 12~50°,底边长为0.05~0.16mm,高为10~30μm。
进一步地,上述视图分离元件的透镜截面为轴对称弧形面,弧形面的半径为0.24~0.8mm,弧长为0.1~0.3mm,高度为5~30μm。
进一步地,上述视图分离组件还包括基材层,基材层设置在视图分离元件的远离填平层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显示器,包括视图分离组件,该视图分离组件为上述任一种的视图分离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6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