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4106.7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0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朱瀚文;孙国飞;王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瀚文;孙国飞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地址: | 153000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缝剂 滚轮 建筑墙面 修补装置 出料管 热风机 转轴 小型马达 分风盘 混合箱 阀门 手轮 底座 把手 本实用新型 上下移动 出风口 出料口 搅拌叶 转动杆 焊接 裂缝 滚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包括把手、转轴、阀门、第一滚轮、热风机和底座,所述把手的右侧设置有混合箱,且混合箱的左侧面上固定有小型马达,所述转轴与小型马达相连接,且转轴上焊接有搅拌叶,所述阀门的右侧设置有手轮,且手轮的右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出料管的内部,且第一滚轮的中心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出料管的下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热风机的右侧连接有分风盘,且分风盘上分布有出风口,所述底座的左侧面上固定有热风机。该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设置有第一滚轮,这样在上下移动该装置时,第一滚轮将填缝剂均匀的滚动至裂缝中,这样就不会造成填缝剂浪费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的对象大到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综合的环境设计构筑、社区形成前的相关营造过程,小到室内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而其通常的对象为一定场地内的单位,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少不了墙面,墙面在受到温度和雨水,容易热胀冷缩,从而出现裂缝,因此在出现裂缝时,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但目前的墙面修补装置都是将填缝剂涂抹至墙上,然后涂抹均匀,这样会造成填缝剂浪费,并且填缝剂长久防止容易出现分层的问题,从而不便于涂抹,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的墙面修补装置都是将填缝剂涂抹至墙上,然后涂抹均匀,这样会造成填缝剂浪费,并且填缝剂长久防止容易出现分层的问题,从而不便于涂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包括把手、转轴、阀门、第一滚轮、热风机和底座,所述把手的右侧设置有混合箱,且混合箱的左侧面上固定有小型马达,所述转轴与小型马达相连接,且转轴上焊接有搅拌叶,所述阀门的右侧设置有手轮,且手轮的右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出料管的内部,且第一滚轮的中心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出料管的下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热风机的右侧连接有分风盘,且分风盘上分布有出风口,所述底座的左侧面上固定有热风机,且底座的右侧面上连接有第二滚轮。
优选的,所述小型马达、转轴和搅拌叶构成转动结构,且搅拌叶呈对称式分布在转轴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长度小于第二滚轮的长度,且出料管与混合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的下端距底座的距离大于出料管的下端距底座的距离,且第一滚轮的宽度小于出料管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四组,且每组出风口分别设置有三个和两个,并且相邻两组出风口错开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设置有两个,且第二滚轮关于底座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止填缝剂浪费的建筑墙面修补装置,设置有混合箱,在使用填缝剂之前,可以通过搅拌叶将填缝剂混合开来,这样就不会出现填缝剂分层的现象了,从而使填缝剂更加便于使用,设置有第一滚轮,这样在上下移动该装置时,第一滚轮将填缝剂均匀的滚动至裂缝中,这样就不会出现填缝剂大面积的摊铺在墙面上的情况,从而不会造成填缝剂浪费,并且使用第一滚轮对填缝剂进行涂抹,可以使涂抹更均匀美观,设置有热风机,可以将热风吹至填缝剂的表面,使填缝剂可以风干的更为迅速,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且不会造成填缝剂浪费,使用起来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口分布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瀚文;孙国飞,未经朱瀚文;孙国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4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