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态循环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2201.3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8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吴照学;刘伟伟;姜灵伟;周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刘文军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区 主池体 新型生态 净化区 排污管 水植 水产养殖 本实用新型 污泥收集槽 循环养殖池 水流通道 下沿 连通 水生植物 池塘养殖系统 共生系统 管理水平 环境控制 水位控制 水循环 侧壁 隔墙 构建 生境 增氧 主池 排污 体内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循环养殖池,主池体内设有将主池体分为养殖区和水植净化区的第一隔墙,养殖区的容积大于水植净化区的容积,养殖区与水植净化区通过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相连通;主池体底部与水平面的倾斜率为5%,养殖区底部下沿末端设有污泥收集槽;主池体侧壁靠近养殖区底部下沿处设有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与污泥收集槽连通,排污管的另一端连通至主池体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生态循环池塘养殖系统,通过构建水生植物与水产养殖的共生系统,并通过排污、增氧、水循环和水位控制,为水产养殖提供低良好生境。可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养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殖池。
背景技术
人工水产养殖为我国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控制和水污染的治理是保证水产品正常生长和水产养殖业效率提高的关键。氨氮和溶解氧是水产养殖过程的重要环境调控因子。氨氮是指水中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的总和。自然水体中,氮(N)以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NO2-)和分子氨(NH3)、铵离子(NH4+)形式存在。其中亚硝酸盐(NO2-)和分子氨(NH3)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性。而其主要来源为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淤泥,以及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研究表明,当水体中分子氨氮浓度过高时水生动物的血液载氧能力就会降低,鱼类鳃表皮组织会遭到破坏,导致血液中氧气交换不畅,表现症状为鱼类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甚至大量死亡。根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当氨氮浓度≥0.02毫克/升时,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鱼虾的生长、繁殖。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以及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分析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可以发现,89%来自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7%来自于空气中氧气的溶解、4%来自于人工增氧,而溶解氧的耗费则80-90%来自于水体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呼吸和有机质的好氧分解。溶解氧浓度≤4mg/L时,鱼虾等的正常生长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人工水产养殖养殖密度高、水体污染严重、相关设施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养殖成本高,已严重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生态循环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生态循环养殖池,养殖池包括主池体,主池体内设有将主池体分为养殖区和水植净化区的第一隔墙,养殖区的容积大于水植净化区的容积,养殖区与水植净化区通过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相连通;
主池体底部与水平面的倾斜率为5%,养殖区底部下沿末端设有污泥收集槽;主池体侧壁靠近养殖区底部下沿处设有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与污泥收集槽连通,排污管的另一端连通至主池体外;
主池体侧壁靠近养殖区底部上沿处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与主池体外部的水源相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主池体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生态循环池塘养殖系统,构建了水生植物与水产养殖的共生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水产养殖环境。
(2)通过排污、增氧、水循环和水位控制,为水产养殖提供低良好生境。
(3)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2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流水综合养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池排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