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结场效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1506.2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6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多武;马清杰;许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方旭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层 场效应管 超结 栅极源极 第一端 漏极层 空穴 本实用新型 载流子平衡 导通状态 电压波形 反向恢复 相对设置 嵌入 震荡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结场效应管。超结场效应管包括:栅极源极层、漏极层、PN结型半导体层和P型补偿半导体层。PN结型半导体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栅极源极层连接。P型补偿半导体层嵌入在第二端与漏极层的连接处,用于在超结场效应管处于反向恢复的过程中时,P型补偿半导体层与PN结型半导体层间为PN结导通状态,以使PN结型半导体层中包含注入的空穴,以维持PN结型半导体层中的载流子平衡。故避免发生电压波形震荡,并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分立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结场效应管。
背景技术
超结场效应管由于具备的超深PN结,可有效提高外延浓度从而降低自身的导通电阻,目前,其在市面上的应用有逐步替代传统的平面场效应管的趋势。
但是,也由于超结场效应管所具备超深PN结结构,使得超深PN结的结面面积很大。当超结场效应管内部的寄生二极管处于反向恢复的过程中时,超深PN结的结面面积过大会导致在回复过程中N结在短时间内被抽流过多的空穴,根据电中性原则,N结的电子数量与空穴数量会骤然消失,进而导致反向恢复时产生的末端电流会突然下跌,使得超结场效应管所在器件的电压波形震荡,甚至损坏器件及影响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结场效应管,其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结场效应管,包括:栅极源极层、漏极层、PN结型半导体层和P型补偿半导体层。所述PN结型半导体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栅极源极层连接。所述P型补偿半导体层嵌入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漏极层的连接处,用于在所述超结场效应管处于反向恢复的过程中时,所述P型补偿半导体层与所述PN结型半导体层间为PN结导通状态,以使所述PN结型半导体层中包含注入的空穴,以维持所述PN结型半导体层中的载流子平衡。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 型补偿半导体层嵌入在所述第二端的中心处,所述P型补偿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漏极层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 PN结型半导体层包括:第一P型半导体层、第二P型半导体层和N型半导体层。所述N型半导体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P型补偿半导体层嵌入在所述第四端的中心处以设置在所述N型半导体层内,所述N型半导体层的轴线的方向为所述第三端指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均沿所述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的周面。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 型半导体层为由第一N型半导体材料制成。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漏极层包括:衬底层和漏极电极层。所述衬底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P型补偿半导体层连接,所述第六端与所述漏极电极层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栅极源极层包括:源极层、介质层和栅极层,所述源极层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套设所述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套设所述栅极层,所述栅极层与所述第一端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极层包括:源极电极层、第一源极有源层和第二源极有源层。所述源极电极层套设所述介质层并与所述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均连接。所述第一源极有源层嵌入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并与所述源极电极层、所述介质层和所述栅极层均连接。所述第二源极有源层嵌入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并与所述源极电极层、所述介质层和所述栅极层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方旭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方旭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1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双向晶闸管
- 下一篇:基于弯曲碳纳米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