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面板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31439.4 | 申请日: | 2017-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5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郭清腾;卢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明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3/00;F21V7/24;F21V8/00;F21V29/87;F21V17/16;F21V29/7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珠 导光板 灯条 凹陷位 本实用新型 灯罩 错位设置 导光效率 反射膜层 线缆组件 地连接 光反射 均匀性 可拆卸 眩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面板灯,包括LED光源模组、框架、灯罩和线缆组件,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的灯条,所述灯条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灯珠,相邻两个的所述灯条上的灯珠错位设置;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且位于所述灯罩和LED光源模组之间,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凹陷位,所述灯珠的一端位于所述凹陷位内。相邻两个灯条上的灯珠错位设置,可以避免光束过于集中,可以提高光的均匀性;灯珠的一端位于凹陷位内,可以增大导光板的导光效率,反射膜层可以很好地将灯珠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本实用新型的LED面板灯,其结构简单,光束分布均匀且不会造成眩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面板灯。
背景技术
LED因其电光转化效率高、体积小、发热少、亮度高和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有的LED面板灯具有光束过于集中和眩光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人们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束分布均匀且不会造成眩光的LED面板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面板灯,包括LED光源模组、框架、灯罩和线缆组件,所述LED光源模组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LED光源模组上且与框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与线缆组件电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的灯条,所述灯条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灯珠,相邻两个的所述灯条上的灯珠错位设置;所述框架的内底面和内侧壁上均设有反射膜层,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所述线缆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内;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且位于所述灯罩和LED光源模组之间,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凹陷位,所述灯珠的一端位于所述凹陷位内。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层的基材为PMMA。
进一步的,所述灯条与框架的内底面之间还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导热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一卡勾,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相配合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弹性凸起部,所述弹性凸起部抵持所述第二卡勾。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材质为铝合金。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热环,所述导热环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两个灯条上的灯珠错位设置,可以避免光束过于集中,可以提高光的均匀性;灯珠的一端位于凹陷位内,可以增大导光板的导光效率,反射膜层可以很好地将灯珠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本实用新型的LED面板灯,其结构简单,光束分布均匀且不会造成眩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LED面板灯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LED面板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LED光源模组;2、框架;3、灯罩;4、导光板;5、线缆组件;6、导热环;7、导热层;11、灯条;111、灯珠;21、凹槽;22、第一卡勾;221、弹性凸起部;41、第二卡勾;42、凹陷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相邻两个的灯条上的灯珠错位设置,导光板上设有凹陷位,灯珠的一端位于所述凹陷位内,光束分布均匀且不会造成眩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明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明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1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