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及高硬度废水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0771.9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7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尹航;梁丹;梁思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流化床 反应器 投加装置 混合器 高硬度废水 处理系统 第一管道 加药管路 外部管道 本实用新型 循环水系统 第二管道 回水管路 进水管路 抽吸泵 出水口 进水泵 进水口 原水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及高硬度废水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1)、药剂A投加装置(13)及药剂B投加装置(15);原水池通过进水管路(4)依次经由进水泵(2)、第一管道混合器(3)与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1)的进水口(17)相连;药剂A投加装置(13)通过药剂A加药管路(14)与第一管道混合器(3)相连;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1)的出水口(25)外侧与外部管道(6)相连,且该外部管道上设置有抽吸泵(7);所述药剂B投加装置(15)通过药剂B加药管路(16)与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1)的循环水系统(28)回水管路上设置的第二管道混合器(10)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及高硬度废水的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领域里,利用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该化学物质和其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盐而沉淀下来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沉淀的形成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复杂。
简单地说,沉淀形成的过程包括晶核的形成(成核作用)和沉淀颗粒的成长两个过程。
(1)晶核的形成—均相成核或异相成核,即:构晶离子在静电作用下均相成核形成离子对,离子对再形成离子聚集体;或者构晶离子在诱导作用下异相成核直接形成离子聚集体,然后由均相成核或异相成核形成的离子聚集体再形成小晶粒;
(2)沉淀颗粒的成长(或晶核的成长)—生成晶形沉淀或无定形沉淀,即:小晶核形成小沉淀微粒,然后小沉淀微粒再通过定向排列形成晶形沉淀,或通过凝聚形成无定形沉淀。
传统的化学沉淀法除硬,即是运用化学沉淀原理(溶度积原理),借助化学药剂将钙离子、镁离子转化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的过程,但此过程产生沉淀的往往是无定形沉淀,该无定形沉淀是由许多微小的沉淀颗粒疏松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沉淀颗粒的排列杂乱无序,其中又常包含有大量的水分及其他杂质,所以该沉淀是疏松的絮状沉淀,整个沉淀的体积较大,因此其工艺过程往往需配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程与其同时进行。传统沉淀工艺中,为加速沉淀而采取过量加药、投加混凝剂等措施,又增加了污泥的杂质,使得沉淀污泥无回收利用价值,增加了污泥处理的难度,且污泥体积大、含水率高,污泥的另行处置甚至比水处理更难。
由于晶形沉淀内部离子规则排列,结构紧密,若能使沉淀结果为晶形沉淀,则可大大提高沉淀效率,其好处在于:晶形沉淀致密、易沉淀到池底,无需投加混凝药剂,污泥体积大为减小,含水率低,易于回收利用或最终处置。近年来,“诱导结晶沉淀技术”得到较快发展,该技术以诱导结晶为原理,并结合流化床或填料床反应器形式,所用结晶反应器内需要预置载体或填料作为晶种,使要去除的物质在晶种上发生诱导结晶反应,从而沉积在晶种上,然后通过底部排泥达到处理目的。诱导结晶的核心原理是:诱导作用下的异相成核→定向排列生长→生成晶形沉淀。晶种的作用在于:由于晶种的存在,沉淀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从而使溶液中较低饱和度的沉淀物质得以在晶种表面沉淀反应,以晶体的形式生长。为实现诱导结晶,要尽量避免沉淀物的构晶离子过饱和度较大,以免碳酸钙等自发成核,这些细小晶体不能附着于晶种表面,会随着出水流出反应器,造成出水浊度增大。
因此,提供一种可使产水水质直接达到浊度要求的组合式流化床自结晶处理高硬度废水的系统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流化床自结晶处理高硬度废水的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该自结晶流化床反应器包括:
反应器筒体;
设置于反应器筒体底部的布水器,反应器运行时,布水器下方为配水区、布水器上方空腔将形成流化床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0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河道漂浮污泥截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式给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