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性测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28661.9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尹高斌;刘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端 进气腔 进气口 测试组件 测试仪结构 差压传感器 进气组件 测试仪 进气阀 气密性 测试 密性 气密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 标准件 接口连接 精度要求 三个步骤 待测件 上端 气路 通断 充气 连通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测试仪包括进气组件,测试组件,气密性检测仪包括进气腔和测试组件,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口、进气腔、进气阀、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进气口、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均与进气腔连通,用以同时控制进气口、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与进气腔通断的进气阀设置在进气腔的上端;测试组件包括差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连接。本测试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只需将对比端接口与气密性标准件连接作为对比端,将测试端接口与气密性待测件连接作为测试端,完成充气、平衡、测试三个步骤即可完成测试,整个测试仪结构简单,测试的气路和点路少,对仪器的精度要求低,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密性测试仪。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常用气密性测试原理复杂,气路和点路结构较多,难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对加工的精度和调试人员技能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例如专利号“106226009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管路气密性的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能够容纳所述售液机的穿刺管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能够与所述售液机的密封盖密封连接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腔体的内腔与所述气密性测试仪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测试装置中,腔体的结构能够更好的与售液机的密封盖和穿刺管实现配合,并且通过气密性测试仪的检测可以精确的得出检测数据,使得售液机的液体流通管路的气密性检测操作更加简单易行。然而,该装置结构复杂,且仅应用于售液机的气密性测试,应用面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原理简单,测试气路和点路少,操作方便的一种气密性测试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加强防断接口,该接口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加工方便,应用广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仪,包括进气组件和测试组件,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口、进气腔、进气阀、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进气口、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均与进气腔连通,用以同时控制进气口、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与进气腔通断的进气阀设置在进气腔的上端;测试组件包括差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对比端接口和测试端接口连接。
使用时,本测试仪需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测试:
1、充气:将对比端接口与气密性标准件连接作为对比端,测试端接口与气密性待测件连接作为测试端,打开进气阀,同时将进气口、对比端和测试端与进气腔相导通,进气口进气,使气体充满进气组件。
2、平衡:保持进气一段时间,保证整个进气组件处于稳定的压强水平。
3、测试:关闭进气阀,进气阀同时切断进气口,测试端和对比端与进气腔的连通。测试端与对比端分别与差压传感器连接,差压传感器测试出两端的气压差,如两端存在气压差,则表明测试端存在漏气现象,气密性不佳;如两端不存在气压差,则表明测试端不存在漏气现象,气密性良好。
进一步地,气密性测试仪还包括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和排气孔,排气孔与进气腔相连通,排气阀设置在二者连通的气路上。测试为完成前,排气阀保持关闭,测试完成后,打开排气阀,将进气组件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
更进一步地,测试组件还包括处理器和报警器,报警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均设置在测试仪的外壳上,差压传感器、报警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测试时,差压传感器检测到测试端和对比端的压强差信号,将该信号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声光报警器的工作来提示操作人员测试结果。
进一步地,进气组件的测试端接口与对比端接口均可拆卸。长期使用后,测试端接口和对比端接口可能出现破损,进而影响测试的准确度,此时可将测试端接口与对比端接口拆下替换,保证整个测试仪的测试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强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8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顶盖氦检测漏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气体流量传感器密封性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