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7678.2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德仕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2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油门踏板 油门踏杆 阻尼结构 下固定板 上固定板 安装孔 旋转轴 转换盒 油门 轴承 本实用新型 凹凸结构 轴承安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包括油门踏杆、油门踏板轴承、油门转换盒,还包括旋转轴、安装孔、弹簧、弹簧上固定板、弹簧下固定板和阻尼结构,油门踏杆与油门踏板轴承通过油门踏杆上的安装孔连接,所述油门踏板轴承安装在油门转换盒的旋转轴上,弹簧上下分别与弹簧上固定板和弹簧下固定板相连,阻尼结构为弹簧下固定板与油门踏杆尾部之间形成的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油门领域,特别涉及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
背景技术
电子油门作为与汽车驾驶员关系最密切的操纵部件,电子油门操纵的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驾驶员的驾乘质量及汽车发动机平稳性。尤其对于长途驾驶或路况较差情况下油门踏板的力度反馈决定了用户对汽车可靠性的认可程度。鉴于以上所述,改善电子油门踏杆在加油与减油过程中的力值反馈成为提高驾乘舒适性的首要因素。
现有电子油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不带阻尼和带阻尼两种。不带阻尼电子油门目前阶段已逐渐淘汰,仅在部分低端车型或特种车辆上使用,该电子油门在加油和减油过程中无力度缓冲,须靠驾驶员脚部的力量来控制踏杆角度的稳定性,短期可以接受,长途驾驶会出现脚部疲劳。另一种是带阻尼结构的电子油门,目前电子油门阻尼结构存在两大缺陷,第一:产品内部结构复杂,装配操作繁琐,阻尼结构为单独部件,需组合装配。第二:阻尼力稳定性不高,长期操作磨损后阻尼块的磨损量无法有效补充,出现阻尼力减小,踏杆操作舒适感下降。第三:油门踏板力值受到装配力矩的影响加大,长期使用后油门易出现卡滞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产品内部结构简单,装配操作简便,阻尼结构为一体式,同时阻尼力稳定性高,长期操作磨损后阻尼的磨损量可以有效补充,不会出现阻尼力减小,维持踏杆操作舒适感稳定的电子油门成为电子油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包括油门踏杆、油门踏板轴承、油门转换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轴、安装孔、弹簧、弹簧上固定板、弹簧下固定板和阻尼结构,所述油门踏杆与油门踏板轴承通过油门踏杆上的安装孔连接,所述油门踏板轴承安装在油门转换盒的旋转轴上,所述弹簧上下分别与弹簧上固定板和弹簧下固定板相连,所述阻尼结构为弹簧下固定板与油门踏杆尾部之间形成的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下固定板为阻尼摩擦面,所述阻尼摩擦面运动轨迹与油门踏杆转动轴心同轴。
优选的:所述弹簧由内压簧和外压簧嵌套而成。
优选的:所述阻尼结构为油门踏杆尾部呈“山”型结构的凹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簧下固定板与油门踏杆尾部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作为阻尼结构,使得传统阻尼片与弹簧固定板结合为一体,加强了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简化了产品生产装配的工艺流程。同时弹簧下固定板凹凸结构设计解决了阻尼磨损补偿等问题,提高了产品阻尼的一致性及可靠性。
弹簧下固定板的阻尼摩擦面运动轨迹与油门踏杆转动轴心同轴的设计,能够保证在油门踏杆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尼变化较少,对司机脚部的反馈力度基本一致,能够达到舒适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该项优化,油门踏板的怠速加载力、满载力、阻尼力基本可以达到主机厂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的弹簧下固定板的受力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阻尼结构油门踏板的阻尼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德仕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德仕奥联汽车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7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MT取力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巡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