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耳机构用压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25528.8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0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怡;李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索林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G1/00 | 分类号: | B21G1/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刘洋 |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耳 通孔 料带 压缩弹簧 导耳 方向设置 压持装置 压持部 压持 加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限位突出部 加工效率 垂直的 压紧 连通 一体化 延伸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PIN针料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导耳机构用压持装置,包括第一压耳部、第二压耳部、第三压耳部、第四压耳部和至少两个第四压缩弹簧,第一压耳部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沿PIN针料带搬送方向设置,第四通孔沿与第三通孔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延伸至第三通孔使得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二压耳部内设有第五通孔;第四压耳部包括压持部和限位突出部,当压持第三压耳部运动时,首先通过第四压缩弹簧压持第二压耳部将PIN针料带固定,然后继续压紧第四压缩弹簧使第四压耳部运动,最后通过压持部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实现了PIN针料带的固定和导耳的加工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IN针料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导耳机构用压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各种电子连接器,通常是通过将绝缘基座和多个金属PIN针组装来实现成型。PIN针与绝缘基座的组装方式一般为插装或注塑成型。所述插装,是指将PIN针插入到绝缘基座的预设孔中;所述注塑成型,是指将PIN针放入模具中直接注塑成型出与PIN针无缝固接的绝缘基座。
为了增加PIN针与绝缘基座之间的保持力,以保证PIN针插入绝缘基座不容易被拔出,会对现有的PIN针在进行导耳(如图4所示,导耳是将PIN针上压出两个PIN针耳朵131),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加工PIN针导耳的装置,导致在加工PIN针导耳的完全依托人工完成,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加工PIN针导耳的装置,为了更方便快捷的加工PIN针的导耳,提供一种导耳机构用压持装置,当压持第三压耳部运动时,首先通过第四压缩弹簧压持第二压耳部将PIN针料带固定,然后继续压紧第四压缩弹簧使第四压耳部运动,最后通过压持部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实现了PIN针料带的固定和导耳的加工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耳机构用压持装置,包括第一压耳部、第二压耳部、第三压耳部、第四压耳部和至少两个第四压缩弹簧,
所述第一压耳部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PIN针料带搬送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通孔沿与第三通孔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延伸至第三通孔使得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
所述第二压耳部内设有第五通孔;
所述第四压耳部包括压持部和限位突出部;
所述第二压耳部滑动连接在第四通孔内使得第五通孔垂直于第三通孔并与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四压耳部滑动连接在第五通孔内并通过压持部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
所述第三压耳部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二压耳部连接,所述第三压耳部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四压耳部连接。
为了保证能够平稳的对第二压耳部和第四压耳部进行压持,所述第三压耳部包括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横向部和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
为了保证压持的稳定性,所述横向部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二压耳部连接,所述竖向部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四压耳部连接。
为了增加稳定性,所述第三压耳部包括横向部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所述横向部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一固定弹簧部和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二固定弹簧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弹簧部对称设置在第二固定弹簧部的两侧,所述竖向部上设有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二固定弹簧部,所述横向部上的第二固定弹簧部设置在竖向部的延长线上。
为了限制第四压耳部的位移,所述第五通孔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突出部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索林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索林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5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