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4004.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5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勇;厉业敏;张道胜;夏文标;王春明;万金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10 | 分类号: | B01J8/1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2117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反应器 混合箱 喷射式 表面固定 反应室 自循环 内壁滑动 升降杆 支撑腿 滑槽 喷射式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 电机带动 工作效率 混合过程 混合效率 均匀出料 循环混合 转轴转动 出料口 封口块 混合杆 内壁 支撑 转轴 转动 升降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反应室,反应室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喷射式混合器,反应室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混合箱,箱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表面与混合箱的表面固定连接。该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在混合过程中,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升降杆转动,升降杆带动混合箱升降,混合杆对混合箱内部物料充分搅拌,出料口与封口块不断的分离、连接,达到了便于均匀出料和提高混合效率的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喷射式膜反应器混合方法单一,循环混合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
背景技术
化工,即化学工业,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凡运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结构、或合成新物质的,都属于化学生产技术,也就是化学工艺,所得的产品被称为化学品或化工产品。
在一些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反应器内将气、液进行混合,并且通过固体催化剂催化作用生产出需要的物料,目前效果比较好的反应器是喷射式膜反应器,通过物料流形成负压加将气体吸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气体、液体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膜组件将固体催化剂截留在反应器内部,循环效果好,但是一般喷射式膜反应器混合方法单一,循环混合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需要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解决了一般喷射式膜反应器混合方法单一,循环混合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喷射式混合器,所述反应室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混合箱,所述反应室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表面与混合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混合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反应室并延伸至混合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杆,所述混合箱的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合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膜组件,所述反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封口块,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杆,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与弹簧的内壁套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口块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封口块的表面呈圆形状,所述封口块的表面与出料口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的表面开设有升降槽,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与升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自循环喷射式膜反应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4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