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涨式管端涨筋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20788.6 | 申请日: | 2017-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陆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7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模 换模 内模 盖板 把手 模芯 本实用新型 外模定位板 内模定位 内涨式 管端 筋模 模芯定位件 弹簧复位 复合运动 径向运动 扩张运动 模具成本 内模收缩 生产效率 轴向运动 锥度配合 定位板 多棱锥 模芯轴 内模孔 锥套轴 复位 弹簧 锥度 锥套 模具 转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涨式管端涨筋模结构,是一种复合运动的模具,包括锥套、外模、内模、外模定位板、外模盖板、内模定位板、模芯、模芯定位件、换模把手、换模把手、弹簧;外模通过锥套轴向运动与外模锥度配合实现内模收缩运动;外模为12瓣结构,复位依靠弹簧复位;外模安装在外模定位板与外模盖板之间;内模通过模芯轴向运动通过锥度带动内模扩张运动;内模为12瓣结构,内模孔为多棱锥度孔,与模芯配合,内模固定在内模定位板与内模定位板之间;在模芯上装有换模把手、在外模盖板上装有换模把手方便换模快速换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轴向运动转化为径向运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模具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内涨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将轴向运动转化为径向运动的模具结构设计,主要是针对管件端口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方案,达到操作安全、模具通用、降本、效率提升。具体的是一种内涨式管端涨筋模结构。
背景技术
原有模具采用管端设备成型(上下模具将管件夹紧,通过轴向力实现管口成型)模具成本高、通用性差(管件与上下模一一对应)、产品一致性差、操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历来是企业间竞争的重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应该紧紧围绕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内涨结构通过机械结构将轴向运动转化为径向运动的模具结构设计,主要是针对管件端口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方案,达到操作安全、模具通用、降本、效率提升。具体的是一种内涨式管端涨筋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涨式管端涨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
所述外模组件包括:锥套、外模、外模盖板、外模定位板、第一换模把手、弹簧、第一密封件;
所述外模部分套设在锥套内,所述外模延伸出锥套外部分设置有外模盖板,外模与外模盖板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外模定位板一端抵顶在外模盖板外侧,所述外模通过外模定位板定位,
所述内模组件包括:内模、内模定位板、模芯、模芯定位件和第二换模手柄;
所述内模套设在外模内部,内模内设置有模芯,模芯贯穿内模并伸出内模定位板外端,内模与内模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模芯外端面轴向设置有模芯定位件,所述模芯定位件圆周方向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换模把手,通过第二换模把手实现模芯的切换。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外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分为等间隔的十二瓣结构,十二瓣结构的整体外径呈逐渐减小的圆锥结构,第二部分为圆环状结构,第二部分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开设有向着模芯方向与外模定位板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前端设置有一卡接内模的卡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模包括内模前端和内模后端,内模前端为十二瓣结构,内模中心设置有与模芯配合的多棱锥度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换模把手垂直于模芯轴线方向设置在外模盖板上,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一换模把手,方便快速换型。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换模把手垂直于模芯轴线方向设置在模芯定位件上,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二换模把手,方便快速换型。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密封件为橡胶圈,第二密封件为橡胶圈112。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锥套采用SKD11模具钢材质,热处理后内锥度表面TD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安全:操作安全;降低模具成本:
(2)同一类型管口的模具可以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0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