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检测防爆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9789.9 | 申请日: | 201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1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成;程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超威正效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董晓勇 |
地址: | 4541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发生器 火花塞 防爆 车厢 电池 市电 火花塞插座 直流充电机 电池检测 电器保护 防爆能力 排气口处 整流器 逆变器输出端 逆变器输入端 安全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 点火导线 铅酸电池 发生器 防爆门 浮充电 观察窗 逆变器 车组 打火 验证 相距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检测防爆车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铅酸电池在浮充电时安全性要求高的问题。该实用新型的车厢上设有防爆门和观察窗,车厢内设有电器保护柜,电器保护柜内设有市电接头、直流充电机和高压发生器,其中直流充电机和高压发生器一端均连接在市电接头上,高压发生器内设有整流器、逆变器,整流器一端接入市电接头,另一端接入逆变器输入端,逆变器输出端通过点火导线连接火花塞插座,火花塞插座上连接有火花塞。该技术将电池排气口处放置和高压发生器相连的火花塞,让火花塞打火部分和电池排气口处相距2‑8mm,启动高压发生器,采用防爆发生器和防爆车组合,对电池的防爆能力进行测试,可快速验证电池的防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检测防爆车厢。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铅酸电池在浮充电时,会产生氢气,而氢气在接触到明火时会产生爆炸。所以铅酸电池在设计时一定会对电池的防爆性能进行验证。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现有的方式是根据国标GB/T5008.1-2013,其中并无防爆能力的检测方式和判定要求。无法满足现有产品的设计需要,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浮充阶段进行安全检查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铅酸电池在浮充电时安全性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电池检测防爆车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池检测防爆车厢:车厢上设有防爆门和观察窗,车厢内设有电器保护柜,电器保护柜内设有市电接头、直流充电机和高压发生器,其中直流充电机和高压发生器一端均连接在市电接头上,高压发生器内设有整流器、逆变器,整流器一端接入市电接头,另一端接入逆变器输入端,逆变器输出端通过点火导线连接火花塞插座,火花塞插座上连接有火花塞。
所述点火导线设在蛇形管内,蛇形管的一端连接有火花塞插座,蛇形管的中部固定座防爆车厢的内顶部。
所述直流充电机通过充电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池检测防爆车厢具有以下优点:将电池排气口处放置和高压发生器相连的火花塞,让火花塞打火部分和电池排气口处相距2-8mm,启动高压发生器,进行电池防爆试验的验证,采用防爆发生器和防爆车组合,对电池的防爆能力进行测试,可快速验证电池的防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检测防爆车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检测防爆车厢中高压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中标号1是车厢,2是电器保护柜,3是直流充电机,4是高压发生器,5是防爆门,6是观察窗,7是充电导线,8是点火导线,9是火花塞插座,10是火花塞,11是市电接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池检测防爆车厢1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车厢1上设有防爆门5和观察窗,车厢1内设有电器保护柜2,电器保护柜2内设有市电接头11、直流充电机3和高压发生器4,其中直流充电机3和高压发生器4一端均连接在市电接头11上,高压发生器4内设有整流器、逆变器,整流器一端接入市电接头11,另一端接入逆变器输入端,逆变器输出端通过点火导线8连接火花塞插座9,火花塞插座9上连接有火花塞10。
所述点火导线8设在蛇形管内,蛇形管的一端连接有火花塞插座9,蛇形管的中部固定座防爆车厢1的内顶部。
所述直流充电机3通过充电导线7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工作时,首先将电池连接到直流充电机3,采用大电流10A-70 A进行充电1-5h。然后将两者都放入防爆车厢1内。
将电池排气口处放置和高压发生器4相连的火花塞10,让火花塞10打火部分和电池排气口处相距2-8mm,启动高压发生器4,进行电池防爆试验的验证,采用防爆发生器和防爆车组合,对电池的防爆能力进行测试,可快速验证电池的防爆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超威正效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超威正效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9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底装置和锂电池材料高通量筛选设备
- 下一篇:辅助高温老化测试的老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