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牵引枕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9694.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8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商旅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本体 凸起部 颈椎牵引枕 本实用新型 颈椎 凸起部位 用户头部 歪斜 后脑 前倾 竖向 凸伸 推顶 牵引 开口 支撑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前侧具有开口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和后侧分别于竖向凸伸形成凸起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前侧和后侧的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环状本体所在面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牵引枕,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和后侧分别设置的凸起部,其中,位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的凸起部可以推顶用户的下侧避免用户头部前倾,位于环状本体后侧的凸起部从后侧向上支撑用户的后脑,分别位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的凸起部和位于环状本体后侧的凸起部相配合,在限制头部发生歪斜的同时,还能够对用户的颈椎起到牵引作用,进一步改善颈椎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枕,尤其涉及一种颈椎牵引枕。
背景技术
旅行枕通常呈前侧具有开口的U型,将旅行枕套至颈部可以帮助人们坐着休息或睡觉,避免因颈部和背靠部之间缺乏支撑而导致颈椎不适。但应当注意的是,普通的U型旅行枕虽然可以填充颈部和背靠之间的空隙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舒适度,但是U型旅行枕并不能限制用户头部歪斜情况。实质上,用户坐着休息或睡觉时,头部没有被可靠地限位容易向左右或前侧歪斜,影响睡觉质量造成颈椎不适,且U型旅行枕随着用户陷入睡眠可能发生偏转或脱落,导致U型旅行枕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为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旅行枕,通过加强对用户头部限位以提高用户坐着休息或睡觉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旅行枕,通过加强对用户头部限位以提高用户坐着休息或睡觉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包括前侧具有开口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和后侧分别于竖向凸伸形成凸起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前侧和后侧的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同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牵引枕,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和后侧分别设置的凸起部,其中,位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的凸起部可以推顶用户的下侧避免用户头部前倾,位于环状本体后侧的凸起部从后侧向上支撑用户的后脑,分别位于环状本体的前侧两端的凸起部和位于环状本体后侧的凸起部相配合,在限制头部发生歪斜的同时,还能够对用户的颈椎起到牵引作用,进一步改善颈椎状况。
较佳的,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后侧的所述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前侧的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定位凹部;位于前侧凸起部和后侧凸起部之间的定位凹部,分别限位用户的两颊部,以避免用户的头部左右侧倾。
较佳的,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后侧的所述凸起部包括左右两侧的凸峰部和连接两所述凸峰部的凸起过渡部;左右两侧的凸峰部配合连接两凸峰部的凸起过渡部,可以加强对用户后脑部位的限位,进一步增加用户头部的侧歪难度。
具体的,所述凸峰部和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前侧两端的所述凸起部相对所述环状本体的凸伸高度相等。
较佳的,所述凸起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环状本体竖向的两侧;位于环状本体上侧的部分凸起部可以对用户的头部进行限位避免侧歪和前倾,还可以对颈椎施加牵引作用;而位于环状本体下侧的部分凸起部可以避免佩戴中的颈椎牵引枕发生转动或脱落。分别设置于环状本体竖向的上下两侧的凸起部虽然结构相近似但各自实现其各自功能,且分别设置于环状本体竖向的上下两侧的凸起部的高度可以有所不同,从而根据用户颈部状况自行选择佩戴方式以调整对颈椎的牵引力大小。
较佳的,所述颈椎牵引枕为充气枕,所述环状本体和所述凸起部的内部连通形成充气腔。
具体的,所述颈椎牵引枕的充气装置设置于所述颈椎牵引枕的外侧。
较佳的,所述颈椎牵引枕为泡棉、棉质、织物填充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椎牵引枕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商旅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商旅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9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