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7629.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量;黄彪;胡觉凡;苏振华;惠雪亮;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H05B3/02;H05B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组件 上反射板 下反射板 支撑辊 高度调整机构 设备结构 加热器 红外加热灯管 本实用新型 红外加热管 结构框架 内部设置 驱动电机 温度稳定 保温板 电热丝 反射面 辐射式 主加热 干烧 辊道 电机 链条 行进 节约 保证 | ||
一种光伏组件加热器,包括设备结构框架,在结构框架外侧包裹有保温板形成箱体,在设备结构框架内部设置有支撑辊,支撑辊通过调节电机来调节速度,支撑辊上设置有光伏组件,位于支撑辊上下方设置有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上设置有红外加热灯管,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通过上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和下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调整与光伏组件之间的距离,在设备结构框架的内侧顶部有干烧电热丝,各个支撑辊依次用链条与辊道驱动电机相连,来改变光伏组件在辊道上的行进速度,主加热全部为辐射式红外加热管,通过上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和下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调整反射面与光伏组件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温度稳定的保证精度且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加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热设备加热方式采用单一加热的较多,通过红外加热灯管给光伏组件加热,将温度检测元件直接装在加热箱内,检测到箱体的实时温度后,通过控制红外加热灯管的数量,来调整加热箱体内的温度。由于红外灯管到达工作温度所需的启动时间较长,关闭红外灯管后余热散失的速度慢,所以这种温度的调整方式反应比较迟钝。对于温度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工艺需求,这种加热方式调整反应较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加热器,该设备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加热环境,加快了加热装置的温度调节速度,提高了温度稳定的保证精度且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组件加热器,包括设备结构框架17,在结构框架17外侧包裹有保温板2形成箱体,在设备结构框架17内部设置有支撑辊15,支撑辊15用轴承座10安装在设备结构框架17的两端,支撑辊15通过调节电机来调节速度,支撑辊15上设置有光伏组件13,光伏组件13由支撑辊15围绕自身中心线的旋转来进行行进,位于支撑辊15上下方设置有上反射板8和下反射板16,上反射板8和下反射板16上设置有红外加热灯管4,所述的上反射板8和下反射板16通过上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9和下反射板高度调整机构12调整与光伏组件13之间的距离,在设备结构框架17的内侧顶部安装有干烧电热丝7。
所述的保温板2分为上保温板、下保温板、左保温板和右保温板。
所述的保温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的上反射板8和下反射板16为反光不锈钢板与型钢组成,型钢与钢板焊接形成中间100mm夹层,夹层内填充耐高温保温材料。
所述的箱体上方增设有排风预留口6。
所述的箱体内部安装有上热电偶测温计18和下热电偶测温计14,箱体顶部安装有机械式仪表测温计5。
所述的轴承座10外部设置有装饰罩11。
所述的红外加热灯管4为中波红外加热管。
所述的结构框架17左端安装有与干烧电热丝7等高的集风罩3与循环风机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设备的优点在于将红外加热灯管的加热效果良好且稳定的优势,与不锈钢干烧电热丝的升温过程快速启动的优势结合起来,缩短了加热箱升温过程中达到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减少了控温过程中温度调整所需的反应时间,加快了加热箱的温度调节速度,提高了温度稳定的保证精度。加热保温箱达到预定温度后,箱体内的红外加热管和电热丝干烧加热管的实际使用功率都较低,使加热元件寿命延长且温度均匀,温度调节范围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设备的稳定性,故障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量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7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