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苗木移动挖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7485.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9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蔡仕珍;肖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6 | 分类号: | A01G2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轴 挖掘装置 苗木 螺旋叶片 长杆 滚轮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外侧设置 转动连接 锥形设置 联轴器 移动 手把 挖沟 焊接 工作量 挖掘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苗木移动挖掘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滚轮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发动机;发动机的底部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底部呈锥形设置,转动轴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转动轴焊接;挖掘装置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长杆以及与长杆连接的手把。本实用无需人工挖掘,只需推动滚轮围绕苗木周围一圈即可将苗木挖起,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更节约了挖沟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苗木移动挖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面积造林、城市绿化、园林景观设计、主题公园建设中需要植入大量的树木,为了保障苗木的成活率需要苗木带土球移植,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方式有:一是采用人工挖掘。根据苗木胸径或者地径的规格确定土球直径后,人工用铁挖出大致规格的带土球苗木后,再人工修理土球至适当大小,但是现在社会人力资源紧张,而且挖掘效率低,苗木根部土球很不规范,容易将树的根系挖断。
人工挖掘以每天八小时的工时计算,一百名工人每天可以挖掘胸径10cm、土球80cm的苗木700株,人工费需要一万八千元,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二是采用国外大中型挖树挖掘,一方面因操作较为复杂,机械的购置费用昂贵,普通苗圃承担不起;另一方面因国外机械设备的刀具直径有限,对于根系小的树苗效果不错,但是对于根系大的树木来说,很容易将树苗的根系切断。
若用机械化施工,目前的挖坑机不但体积大坑也大,而且围绕树苗环周挖沟占用土地面积比人工锄头挖沟方式更为大得多,这是不现实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苗木移动挖掘装置,无需人工挖掘,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更节约了挖沟时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苗木移动挖掘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底部的滚轮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发动机;发动机的底部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底部呈锥形设置,转动轴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转动轴焊接;挖掘装置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长杆以及与长杆连接的手把。
优选的,转动轴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优选的,转动轴顶部的厚度是底部厚度的5~8倍。
优选的,转动轴纵截面自上而下成锥度型。
优选的,转动轴通过连接轴与联轴器相连。
优选的,机架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机架的支柱。
优选的,发动机上设置有加油盖、启动开关以及散热件。
优选的,螺旋叶片上呈垂直方向的相邻两点之间的间距为6~15cm。
优选的,螺旋叶片的厚度为1.2~3cm。
优选的,螺旋叶片上设置有凹凸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无需人工挖掘,只需推动滚轮围绕苗木周围一圈即可将苗木挖起,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更节约了挖沟时间。
2、通过将转动轴的底部设置为锥形,可增加挖掘时的力度,达到快、准的目的;并且与螺旋叶片配合使用时,增加了挖掘装置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苗木移动挖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轴的剖面图;
其中,1、手把;2、长杆;3、发动机;4、机架;5、联轴器;6、连接轴;7、螺旋叶片;8、转动轴;10、滚轮;11、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74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牵引式苗木根部挖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景园林用树木挖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