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钢的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13728.1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0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樊占金;徐小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43/00 | 分类号: | B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 地址: | 30035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轧钢 传输装置 转动设置 导向辊 滑动块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滑动连接 螺栓连接 输送辊道 垂直辊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钢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辊道和垂直辊,所述机架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转动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导向辊,所述每个导向辊的两端于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轧钢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轧钢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材热轧定径后,需要通过辊道传输至在线冷床进行冷却处理。由于辊道本身设计成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钢材在传输过程中,沿辊道斜面滚落至辊道与冷床间的升降钢装置侧面,进而造成轧钢表面与升降钢装置发生摩擦,致使钢材表面损伤,影响了钢材的表面质量。
申请号为CN201020197944.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热轧钢管定径后的传输装置,包括倾斜的输送辊道和设置在所述输送辊道低侧的垂直升降钢,所述升降钢内安装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垂直辊,所述垂直辊的表面凸出在所述升降钢靠近所述输送辊道的侧面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安装在升降钢内,且与热轧钢管传输方向垂直的垂直辊,将热轧钢管在传输过程中与升降钢的滑动摩擦转化为热轧钢管与升降钢侧面上的垂直辊之间的滚动摩擦,有效避免了热轧钢管表面的划伤。
此传输装置只能实现轧钢水平方向的限位,在轧钢从辊道传输到冷床间的过程中,轧钢从输送辊道到在线冷床存在一定的距离,容易出现轧钢首端与尾端的水平方向上的倾斜,一方面会导致输送不稳定,另外一方面会造成对输送辊道产生较大的挤压力,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最终影响到轧钢的平稳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钢的传输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轧钢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轧钢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辊道和垂直辊,所述机架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转动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导向辊,所述每个导向辊的两端于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
如此设置,当轧钢输送到机架的末端时,轧钢前段位于输送辊道外,容易由于重力原因而造成轧钢前段往下倾斜,后段往上翘起,通过一个支撑架的设置,可以起到支持的作用,并且在两个导向辊的限位作用下,可以防止轧钢左右倾斜,使得支持架起到一个较好支持导向作用;
当轧钢从两个导向辊之间通过时,导向辊被推动并且转动,不会造成轧钢的划伤,并且配合上导向辊可以滑动,使得两个导向辊可以适应较多宽度的轧钢,增加了导向辊的适应性,总体上使得轧钢可以平稳的输送到下一个操作平台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两块第一滑动块单向滑动限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转动设置有穿过两块第一滑动块的双向丝杆,所述两块第一滑动块位于双向丝杆的两端。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双向丝杆,两块第一滑块在限位板的限位作用下,只能与限位板抵接并沿着限位板滑动,使得两块第一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块第一滑块的靠近与远离相当于是两个限位辊的靠近与远离,实现不同宽度轧钢的限位导向效果,并且双向丝杆与两块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两块第一滑块不会发生滑动,能够保证两个导向辊的限位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双向丝杆的端部设置有转轮。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转轮,转轮相比于双向丝杆,与手的接触面积保大,能够较容易的转动双向丝杆,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架于导向辊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轧钢到导向辊之间的第一弧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3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