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12586.7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秦强;张富斌;陈林;刘飞;王小明;于江;朱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 地址: | 10003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 防倒流器 支撑框 出口 防倒 网衣 支撑调节机构 资源采集 鱼类 封口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高 采样数据 固定支撑 集苗出口 可拆卸的 快速调节 装置结构 地连接 可拆卸 采样 连通 | ||
1.一种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倒流器、集苗桶和用于快速调节采集网深度的支撑调节机构,采集网包括采集网衣和采集支撑框,采集网具有采集入口和采集出口,采集入口的尺寸大于采集出口的尺寸,采集支撑框固定支撑采集网衣入口,支撑调节机构安装于采集支撑框上,所述的防倒流器设有防倒入口和防倒出口,防倒入口的尺寸大于防倒出口的尺寸,集苗桶设有集苗入口和集苗出口,集苗出口处连接有可拆卸的封口网,采集出口与防倒入口固定连接,防倒流器与集苗入口通过可拆卸地连接,且防倒出口与集苗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网框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的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螺栓、连接横杆、紧固螺栓和多根支撑竖杆,连接横杆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连接横杆的一端部上设有穿孔,穿孔和第一螺纹孔位于连接横杆的同一端部上,穿孔沿连接横杆径向开设,第一螺纹孔沿连接横杆的轴向开设,穿孔与第一螺纹孔连通,紧固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支撑竖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支撑竖杆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支撑竖杆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第二螺纹孔相匹配的连接螺栓,固定螺栓的下端固定于采集支撑框顶部上,各支撑竖杆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固定螺栓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竖杆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相邻的两支撑竖杆中,位于下方的支撑竖杆上的连接螺栓与位于上方的支撑竖杆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竖杆穿过穿孔并通过紧固螺栓与连接横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速测量机构,流速测量机构包括流速仪支杆和流速仪,流速仪支杆呈L型,流速仪支杆水平方向的部分与采集支撑框连接且垂直于采集支撑框,流速仪支杆位于采集支撑框外,流速仪固定于流速仪支杆竖直方向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调节机构还包括支撑斜杆,支撑斜杆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竖杆的中部上,支撑斜杆的下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防倒流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网衣的中间部分向外膨大形成膨大圈,膨大圈与采集入口的距离小于其与采集出口的距离,采集网还包括加强框,加强框固定支撑膨大圈,支撑斜的中间部位固定在加强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斜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块,两连接块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防倒流器和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竖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网还包括用于过滤垃圾的过滤网,过滤网框的尺寸、形状与采集支撑框的尺寸、形状相同,采集支撑框外侧上对称设有两第一插孔,过滤网框外侧上对称设有两第二插孔,过滤网通过插销固定在支撑网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苗桶包括集苗入口支撑框、集苗出口支撑框、集苗网衣和多根支撑连接条,各支撑连接条的一端固定在集苗入口支撑框上,另一端固定在集苗出口支撑框上,集苗网衣通过集苗入口支撑框、集苗出口支撑框和各支撑连接条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苗出口支撑框与封口网框通过第一卡扣件连接,防倒流器与集苗入口通过第二卡扣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实用多功能鱼类早期资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网、防倒流器和集苗桶的横截面均呈圆形,防倒流器包括圆柱形结构和圆台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直径和圆台形结构大端口的直径相同,圆柱形结构的一端口与圆台形结构的大端口连接,集苗入口与圆台形结构的大端口连接,圆台形结构位于集苗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25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虫性鉴定微虫笼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耐磨型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