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氢气流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2267.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1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李进;袁洪根;刘敏;蒋洋;聂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氢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8/0263;H01M8/026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熊雄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流道 氢气流场 板本体 氢气 导流槽 燃料电池氢气 冷却液出口 冷却液入口 点阵 空气出口 空气入口 依次设置 扩散区 本实用新型 分布均匀度 反渗透水 反应区域 氢气出口 氢气入口 燃料电池 外侧设置 行走路径 正面设置 比功率 回转区 流场板 电堆 减小 流场 排出 停留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氢气流场板,包括氢气流场板本体,所述氢气流场板本体正面设置有条状导流槽,所述氢气流场板本体一端依次设置有氢气入口总流道、冷却液出口总流道和空气入口总流道,在氢气流场板本体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空气出口总流道、冷却液入口总流道和氢气出口总流道,所述冷却液出口总流道、空气入口总流道与条状导流槽之间以及空气出口总流道、冷却液入口总流道与条状导流槽之间设置有点阵扩散区,所述点阵扩散区外侧设置有气流封闭回转区。本实用新型采用它提高了氢气的分布均匀度,延长了氢气行走路径和氢气在反应区域停留的时间,同时,反应生成的反渗透水更容易排出,还降低了厚度,减小了电堆体积,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比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空液冷燃料电池,特别是一种燃料电池氢气流场板。
背景技术
目前,氢空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转化成电能,生成水的装置。而双极板的设计是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技术之一,双极板主要功能是支撑、气体扩散层等组件,导流分配反应气体,收集电流,传导热量,排出反应后的气体和水。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由氢气流场板和空气流场板组合而成,而流场板的设计水平,会影响到氧化剂、还原剂和冷却剂在燃料电池中的运行,进而影响到反应的均匀性、反应温度和气流流动的速率,最终影响到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现有的氢气流场板流场结构多采用单一的蛇形流道、平行流道等,根据燃料电池工作原理,阴极侧产生的水会通过质子交换膜反渗透到阳极,阳极的氢气流场不只给氢气导流,还要将反渗透过来的多余的水排出。常规的蛇形流道在拐角处容易积水,形成排气阻力,导致排水和排气不畅,最终水会越积越多,造成燃料电池水淹。平行流道可解决这问题,但是氢气流速很快,平行流道路径短,氢气在反应区域停留时间短,在排气时,不仅带走流道里多余氢气,还把质子交换膜中的水分也带走,导致膜干,性能下降,甚至会烧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氢气分布均匀度且延长氢气行走路径的燃料电池氢气流场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气流场板,包括氢气流场板本体,在所述氢气流场板本体正面设置有多道平行布置的条状导流槽,在所述氢气流场板本体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氢气入口总流道、冷却液出口总流道和空气入口总流道,在氢气流场板本体另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空气出口总流道、冷却液入口总流道和氢气出口总流道,在所述冷却液出口总流道、空气入口总流道与条状导流槽之间以及空气出口总流道、冷却液入口总流道与条状导流槽之间设置有点阵扩散区,在所述点阵扩散区外侧设置有气流封闭回转区。
其中,为了使得氢气分布均匀,所述点阵扩散区为与条状导流槽两端对应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小圆柱。
进一步,为了延长氢气行走路径,所述气流封闭回转区包括设置在条状导流槽两端且位于点阵扩散区外侧的回转壁,在所述气流封闭回转区的两端以及中间轴向设置有隔条,所述隔条将条状导流槽隔成至少四个经点阵扩散区的回转回路。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在所述氢气流程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呈连续S弯曲布置,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入口总流道和冷却液出口总流道连通。
其中,由连续S弯曲布置的冷却液流道呈直角梯形,所述相邻冷却液流道其中一个冷却液流道的小端与另一个冷却液流道的大端位于同一侧。
为了保证搭桥强度,在所述氢气流场板背面且位于氢气入口总流道和氢气出口总流道的内侧均设置有搭桥,在所述搭桥上设置有桥墩式支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成本低廉、使用可靠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提高氢气的分布均匀度,而且还延长了氢气的行走路径,延长了氢气在反应区域停留的时间,同时,还能使得反应生成的反渗透水更容易排出,并且,还降低了厚度,减小了电堆体积,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比功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氢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氢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2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成品率和单电池功率的扁管固体氧化物电池结构
- 下一篇: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