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8415.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8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钦;宛日;刘宝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返回舱 可伸缩式 桨叶 本实用新型 下降过程 自转旋翼 航天器 进气道 中央控制器 电作动器 高速气流 高压气阀 高压气体 隔热性能 可调隔板 喷气技术 下降轨迹 下降路径 下降运动 旋翼桨叶 预定轨迹 状态识别 导气管 高压气 密闭性 任务量 冗余度 着陆点 大气层 桨尖 桨盘 内嵌 喷出 升力 搜救 旋翼 翼尖 抵消 规划 驱动 飞行 | ||
1.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返回舱上舱盖(1)、返回舱舱体(3)、可伸缩式自转旋翼系统、高压喷气系统;
其中,所述可伸缩式自转旋翼系统包括旋转盘(5)及沿旋转盘(5)圆周均布的可伸缩式桨叶(2),且可伸缩式桨叶(2)径向穿过旋转盘(5)的外壁而延伸至旋转盘(5)的中心套圈上;所述旋转盘(5)布置于返回舱上舱盖(1)、返回舱舱体(3)之间,且中心套圈通过轴承(8)套接于返回舱舱体(3)顶部的中心轴上;
所述高压喷气系统包括可调隔板式进气道(4)、高压气罐(10)、高压气阀(9)、桨尖喷气罩(15),且可调隔板式进气道(4)围绕返回舱舱体(3)外侧顶部均布,并与返回舱舱体(3)顶部的高压气罐(10)连通,通过可调隔板式进气道(4)控制高压气罐(10)的进气量;所述高压气罐(10)通过顶部高压气阀(9)与旋转盘(5)连通,进而通过导气管与可伸缩式桨叶(2)外端的桨尖喷气罩(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舱上舱盖(1)顶部设置有轨道舱接口(6)及航天员出舱通道(7),且返回舱上舱盖(1)与返回舱舱体(3)顶部的中心轴采用可拆卸式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5)内围绕中心套圈布置有环形导轨,且高压气罐(10)通过环形槽状的高压气阀(9)与环形导轨连通,进而通过导气管与可伸缩式桨叶(2)外端的桨尖喷气罩(15)连通,实现旋转状态下高压气罐(10)与可伸缩式桨叶(2)上导气管的气流密封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式桨叶(2)包括沿旋转盘(5)径向由内向外依次相接的第一段桨叶(11)、第二段桨叶(12)、第三段桨叶(13),且第三段桨叶(13)上布置有内嵌式后缘襟翼(16)及用于驱动的压电材料作动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可伸缩式喷气自转旋翼系统的航天器返回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舱舱体(3)内安装有中央控制器、高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用于实现返回舱上舱盖(1)、返回舱舱体(3)、可伸缩式自转旋翼系统、高压喷气系统的智能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84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空气循环机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桁架式地球敏感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