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弱围岩组合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8077.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3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华;杨春;黄胜举;曾建军;程坤;刘金涛;郭伟;麻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20 | 分类号: | E21D11/2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谢辅俊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支护装置 开孔段 本实用新型 软弱围岩 小导管 支撑孔 下肢 弓形 导管固定 加固围岩 隧道施工 隧道支护 承载力 工字钢 顶紧 围岩 焊接 开挖 加工 | ||
一种软弱围岩组合支护装置,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隧道支护领域。它包括开孔段和下肢段,在开孔段上开设支撑孔,开孔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肢段,构成弓形组合支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同一工作面的所有小导管焊接于本装置的支撑孔,使得同一开挖面的导管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固定小导管使其不脱落。该装置由工字钢加工而成,安装承载力好,顶紧围岩表面,进一步起到了加固围岩的作用。
技术领域
一种软弱围岩组合支护装置,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隧道支护领域。
背景技术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地质岩层的特性,对隧洞开挖过程非常不利,所以需要在开挖施工工序前对隧洞进行超前支护。而其中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则是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是对松散岩层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后增强了松散、软弱围岩的稳定性,有利于完成开挖后与完成初期支护时间内围岩的稳定,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在超前小导管施工前需对围岩进行钻孔,一般钻孔直径大于小导管直径,且孔一般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向上的角度。目前,大多数隧洞施工中,超前小导管末端均为悬空状态,施工过程中小导管容易滑移、脱落,小导管滑移会使后续注浆工序无法达到设计位置,进而无法完成设计的稳定围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超前小导管脱落的组合支护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开孔段和下肢段,在开孔段上开设支撑孔,开孔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肢段,构成弓形组合支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同一工作面的所有小导管焊接于本装置的支撑孔,使得同一开挖面的导管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固定小导管使其不脱落。
2、该装置由工字钢加工而成,安装承载力好,顶紧围岩表面,进一步起到了加固围岩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加工快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孔段2和下肢段1,在开孔段2上开设支撑孔3,开孔段2的两端分别连接下肢段1,构成与隧洞截面形状相适应的弓形组合支护装置,整个组合支护装置通过插筋使用环氧树脂系胶结剂固定于围岩。
所述开孔段2由工字钢制成,在工字钢的腹板上开设支撑孔3。
所述开孔段2与下肢段1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整个组合支护装置通过插筋使用环氧树脂系胶结剂固定于围岩。
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先根据具体开挖方式与设计图纸,确定相应长度与弧度的开孔段2与下肢段1,再用工字钢加工而成,在工字钢腹板上的开孔角度会因为位置不同而不同,需根据具体图纸信息进行加工;在由开孔段2与下肢段1焊接成的弓形组合支护装置安置前,在围岩5相应范围内,施工插筋与小导管4的注浆孔,插筋通过环氧树脂系胶结剂固定于围岩5上,待插筋施工完毕后,将加工完成的弓形组合支护装置焊接于插筋上,下肢段1与开孔段2采用焊接连接。小导管4穿过支撑孔3插入注浆孔内,小导管4完成插入注浆孔后,将小导管4 的末端焊接于弓形组合支护装置。施工完成后组合支护装置被浇筑在墙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8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金属地下矿山巷道的支护板提升滑动机构
- 下一篇:暗挖隧道拱部格栅安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