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平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02819.5 | 申请日: | 201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韩洋;杨浩;刘维特;任永辉;李震;黄传启;蔡忠超;刘文钊;黄英姿;宋伊敏;魏云飞;路嫣茹;李丽;赵大香;李思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洋 |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容 三极管 稳压管 电阻 使用性能 低电平 高电平 用电器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平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转换高电平、平稳电平和低电平,稳定性高,从而提高了用电器的使用性能,为电子创新奠定基础,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X,尤其涉及一种电平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电平转换器是一个电压转换装置,电平转换分为单向转换和双向转换,还有单电源和双电源转换,双电源转换采用双轨方案具有满足各方面性能的要求。
在新一代电子电路设计中,随着低电压逻辑的引入,系统内部常常出现输入/输出逻辑不协调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例如:当1.8V的数字电路与工作在3.3V的模拟电路进行通信时,需要首先解决两种电平的转换问题,这时就需要电平转换器。
现有技术中,电平转换器种类繁多,但本着提高电平转换器的转换效率和效果,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平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平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稳压管的负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转换高电平输出端,第二稳压管的正极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转换低电平输出端,第三电容至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电平正常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平转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转换高电平、平稳电平和低电平,稳定性高,从而提高了用电器的使用性能,为电子创新奠定基础,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容至第六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平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稳压管的负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转换高电平输出端,第二稳压管的正极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转换低电平输出端,第三电容至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电平正常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洋,未经韩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2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大摆幅差分驱动器及差分数据接口系统
- 下一篇:通讯控制电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