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801763.1 | 申请日: | 201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5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强;胡东兵;陈增辉;杨旭峰;胡海利;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F25B39/04;F25B43/02;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流板 板体 过液槽 沉积液 本实用新型 油分离器 冷凝器 闪发器 长度方向设置 板体侧边 导流通道 分离效果 气态介质 液态介质 流体 壁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均流板(1)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本实用新型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空间占比较大。随着用户需求多种多样,市场面向于体积小、性能高的方向集中。这也是技术与结构理念的兼顾发展,进而内置油分离器发展迅速,出现了各种新结构、新形式。但是,内置油分离器的研究重点不仅仅是节省机组空间,其分离效果的机理分析也是重中之重。在总体积不变、功耗不变的内置油分离器中,内部件结构形式决定着油气分离的能力,甚至结构优化后,其占用空间也会随之减小。内置油分离器中气流流动状态及过程较复杂,具体的规律很难找寻。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内置油分离器通常设置于冷凝器内部中上方,为了协调冷凝管有效布置,其内置油分离器的截面形状受限。进而导致其内部元件设计在符合汽液分离机理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拟合内置油分离器外形结构形式。而在汽液分离器分离效果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流场状态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均流板的合理设计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现有的均流板除了起到均气效果之外,在油气混合物经过均流板后撞击滤网后,气体穿过滤网进入到冷凝器,而油滴被阻隔在滤网下面,顺着重力作用向下滴落,透过均流板小孔回到积油槽中。这个过程中,油滴回落的量对整个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均流板中小孔周围气流源源不断,积累的油滴回程阻力较大,进而影响到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能够提高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流板,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以便所述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流回所述板体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两个侧边之间的板体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均流孔,以便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均流孔从所述板体下方到达所述板体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在所述板体的表面上呈弧形、多边形或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表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槽壁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呈预设外斜角。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外斜角为45°。
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液槽的槽壁靠近所述板体下侧的位置还设有过渡钝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钝边结构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上侧表面的倾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气流总量不超过均流孔的气流总量的1%。
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截面积大于300mm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油气进口和前述的均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1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牢固的钛冷却管机构
 - 下一篇:一种换热管束限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