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脉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0714.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宝石;季元璋;夏巍;魏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宝石;季元璋;夏巍;魏秀丽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塑性 厚壁塑料管 封堵头 长气囊 本实用新型 动脉插管 充气管 辅助管 医疗器械领域 塑料管管壁 产品加工 产品价格 长条钢丝 动脉灌注 动脉血管 选择设定 成品率 出血孔 管接口 侧壁 穿通 底壁 厚壁 内嵌 脂肪 血管 加工 自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脉插管,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可塑性厚壁塑料管,可塑性厚壁塑料管一端设有动脉灌注管接口,可塑性厚壁塑料管另一端设有封堵头,封堵头侧壁上设有出血孔,还包括充气管、长气囊、辅助管,可塑性厚壁塑料管管壁内嵌有长条钢丝,长气囊黏贴在可塑性厚壁塑料管上靠近封堵头的一侧,充气管与长气囊相连通,辅助管末端穿通封堵头底壁与动脉血管腔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更好的对可塑性厚壁塑料管更加有效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产品加工难度,加工成本降低、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产品价格;能够根据需要自由的选择设定可塑性厚壁塑料管的长度;能够更加方便的向血管内输入液态“脂肪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动脉插管。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资料报道,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早期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目前国际公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以外科治疗为主。但此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在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中,放入远端象鼻血管后,会面临如下问题未解决:
(1)应用股动脉插管供血时,在股动脉插管上设置冲水囊,冲水囊冲水后胀大将动脉血管撑起,冲水囊与动脉血管壁之间有更大的摩擦接触面,用来给股动脉插管提供一定的固定作用,将股动脉插管固定到动脉血管壁上。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冲水囊冲水后,其自重会增大,动脉血管壁较为光滑,在冲水后冲水囊的重力的作用下,冲水囊会带着股动脉插管沿着动脉血管壁缓慢的伸入到动脉血管壁内部,而且由于水往低处流,冲水囊内的水会在冲水囊底部较多聚集,即冲水囊底部的膨胀直径会大于冲水囊顶部的膨胀直径,由于冲水囊顶部的膨胀直径小,会致使冲水囊顶部基本起不到固定股动脉插管的作用。
(2)为了避免股动脉插管弯曲后发生折瘪,使股动脉插管输血通路阻断,现有的股动脉插管往往是在股动脉插管管壁内嵌入螺旋弹簧,股动脉插管管壁内嵌入螺旋弹簧在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要求的工艺性很高,而且加工费时、加工成本大、成品率较低,这就大大增加了此种股动脉插管的市场价格。
(3)不同血管位置采用的股动脉插管的长度会不同,股动脉插管长度长了就得收拢起来,避免外界扯到长出来的那部分股动脉插管,给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不便。
(4)氧分子附着在脂肪分子上,可以制成液态,其含氧量相当丰富,为“人体红细胞含氧量的三到四倍”,直接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几分钟内人体血氧含量便恢复到正常值。对于老年体弱的病人而言,往往需要注射治疗。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其混在血袋中,连通血液一起输入血管中。但由于脂肪分子密度较小,血袋内壁会有一部分残余,造成浪费,不能充分地注入到人体血管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插管,它能够更好的对用作股动脉插管的可塑性厚壁塑料管更加有效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产品加工难度,加工成本降低、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产品价格;能够根据需要自由的选择设定可塑性厚壁塑料管的长度;能够更加方便的向血管内输入液态“脂肪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动脉插管,包括可塑性厚壁塑料管,所述可塑性厚壁塑料管一端设有动脉灌注管接口,所述可塑性厚壁塑料管另一端设有封堵头,所述封堵头侧壁上设有出血孔,还包括充气管、长气囊、辅助管,所述可塑性厚壁塑料管管壁内嵌有长条钢丝,所述长气囊黏贴在可塑性厚壁塑料管上靠近封堵头的一侧,所述充气管与长气囊相连通,所述辅助管末端穿通封堵头底壁与动脉血管腔接触。
所述充气管的始端设有充气阀口,所述充气阀口内设有单向阀门。
所述辅助管设置在可塑性厚壁塑料管内部,所述辅助管始端设有输液阀口。
所述长条钢丝沿可塑性厚壁塑料管中心位置环形阵列设置有3~6根。
所述可塑性厚壁塑料管包括前端管、中间管和后端管,所述前端管与中间管插接,所述中间管与后端管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宝石;季元璋;夏巍;魏秀丽,未经郑宝石;季元璋;夏巍;魏秀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0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