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补强线路板及配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97295.5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9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冲;林楚涛;李艳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思泽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补强板 补强 基板 线路板 垫板 配板 压合连接 正投影 线路板制作 拼合形成 容纳槽 挂扣 拼合 装物 匹配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强线路板及配板,所述补强线路板包括基板、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补强板之间,所述第一补强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基板内,所述第一补强板在所述第二补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内,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补强板之间压合连接,所述第一补强板与所述第二补强板之间压合连接。所述补强线路板能够方便、可靠地挂扣于承装物上。所述配板包括相拼合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垫板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拼合形成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形相匹配的容纳槽。所述配板用于配合上述的补强线路板制作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线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补强线路板及配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密度化、高集成度和多功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使印制线路板在空间和安全性等方面上受到较大制约。传统平面设计的线路板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电子设备的需求,因此带有补强的线路板逐渐占领市场。然而现有普遍使用的补强线路板均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安装需求,如需在电子设备上将线路板挂扣,一般是通过紧固件将线路板的边角均锁定于电子设备上,该种固定方式较为繁琐,线路板安装过程较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补强线路板及配板,所述补强线路板能够方便、可靠地挂扣于承装物上,使得线路板安装方便快捷;所述配板用于配合上述的补强线路板制作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强线路板,包括基板、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补强板之间,所述第一补强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基板内,所述第一补强板在所述第二补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补强板内,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补强板之间压合连接,所述第一补强板与所述第二补强板之间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和插入端,所述头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入端的宽度使得所述头端和所述插入端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线路板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补强板形状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板的一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补强板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面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板,用于在上述的补强线路板制作过程中配套使用,所述配板包括相拼合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垫板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拼合形成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形相匹配的容纳槽,所述配板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组成的拼合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将所述基板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缺口,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位于同一排,所述第二垫板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一一配合的第二缺口,每个所述第一缺口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配合用于形成容纳一个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配板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组成的拼合板与所述基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外边沿之间的间距为0.1mm~0.2mm。
进一步地,所述配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厚度之差位于±0.1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然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72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