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4969.6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6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晨虹;黄英铭;占文锋;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26/2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腔 三缸发动机 进气歧管 导气道 导气口 缸盖法兰 歧管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围挡 进气口 进气均匀性 均匀性 片形成 进气 燃烧 分配 汽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其包括歧管缸盖法兰,装设在歧管缸盖法兰上的EGR副腔,其包括:第一EGR副腔片和第二EGR副腔片;第一EGR副腔片围挡第二EGR副腔片形成与EGR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导气道;第二EGR副腔片上分别开设与第一导气道相连通的第一导气口和第二导气口;第二EGR副腔片围挡歧管缸盖法兰形成分别与第一导气口连通的第二导气道和与第二导气口连通的第三导气道。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及汽车,能够为三缸发动机提供满足高压的EGR进气需求,有效的改善EGR气体进气均匀性的问题;将EGR气体均匀地分配到三缸发动机,从而保证燃烧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一般是将高压EGR气体引流至进气歧管节气门安装法兰后稳压腔前的一段总管上,使EGR气体与进气混合后一同进入歧管稳压腔再分配至各缸气道。由于EGR管和进气歧管间需要通过一个法兰相连,此结构需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要求进气歧管节气门法兰后至稳压腔前需要足够长的一段来设置法兰结构,并且该结构的EGR气体进气一致性完全取决于歧管气道的设计。此外,若节气门法兰后至稳压腔距离过短,则极有可能导致最靠近引流口的气道进入最多的EGR气流从而影响各缸燃烧的一致性。各缸燃烧的一致性差,会产生扭矩输出不稳定、发动机振动等问题。综上,因EGR气体从节气门后进气歧管稳压腔前引入,和空气混合后经稳压腔稳压后再由四个气道分配至相应气缸的进气歧管结构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1、该结构中进气歧管与EGR管路采用法兰连接,该法兰结构占据空间较大,对节气门后稳压腔前的空间要求较大,不适用于布置较为紧凑的进气歧管。若节气门后空间较小很有可能导致引入的高压EGR气体都进入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一缸,这将大大的影响燃烧。
2、EGR气体是否能均匀的分配至各缸将取决于歧管本身气道的设计,由于进气歧管的气道设计一般要受到整机布置,进气歧管模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气歧管本身的均匀性都会控制±5%以内,很难达到完全的一致性,这将导致EGR气体的分配也很难达到完全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能够为三缸发动机提供满足高压的EGR进气需求,有效的改善EGR气体进气均匀性的问题;将EGR气体均匀地分配到三缸发动机,从而保证燃烧的均匀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包括:进气歧管本体,进气歧管本体包括歧管缸盖法兰,歧管缸盖法兰上设有分别与相应的发动机气缸相连通的三个EGR出气口;装设在歧管缸盖法兰上的EGR副腔,EGR副腔包括:第一EGR副腔片和第二EGR副腔片;第一EGR副腔片上设有EGR进气口,第一EGR副腔片围挡第二EGR副腔片形成与EGR进气口连通的第一导气道;第二EGR副腔片上分别开设与第一导气道相连通的第一导气口和第二导气口;第二EGR副腔片围挡歧管缸盖法兰形成分别与第一导气口连通的第二导气道和与第二导气口连通的第三导气道,其中一个EGR出气口与第二导气道对应连通,另两个EGR出气口分别与第三导气道对应连通。
其中,EGR进气口经第一导气道、第一导气口以及第二导气道至对应的EGR出气口,以及EGR进气口经第一导气道、第二导气口以及第三导气道分别至对应的EGR出气口的路径长度相等。
其中,第一EGR副腔片和第二EGR副腔片将EGR副腔分隔为两层,第一导气道位于其中的一层,第二导气道和第三导气道位于另一层。
其中,第二EGR副腔片和歧管缸盖法兰之间设有用以阻隔第二导气道和第三导气道连通的隔板。
其中,EGR进气口经第一导气道至第一导气口与EGR进气口经第一导气道至第二导气口的路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4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
- 下一篇:可变长度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