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2546.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宏;张剑峰;金亦富;尹世安;陈立建;奚小波;沈函孝;蔡广林;韩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33/02 | 分类号: | A01B3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耕刀轴 本实用新型 旋耕机 耕深 农业机械技术 实时检测 地连接 可转动 旋耕刀 排布 耕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旋耕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旋耕刀轴,旋耕刀轴上排布有若干旋耕刀,机架的后部连接有至少一个耕深检测机构,耕深检测机构设置在最后一个旋耕刀轴的后方;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耕作深度,方法简单,劳动力强度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耕机。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秸秆的年产量约为 6.2 亿多吨,只有 6% 的秸秆被还田。大量被废弃、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严重。农业部近年已将秸秆还田列为“丰收计划”和“沃土计划”的主要内容,并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禁焚烧秸秆,切实做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
目前耕作农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犁耕,犁耕后还需多道工序才能种植,所耗时间长,效率低,不便于实现作业的复式化;另一种采用旋耕机对农田进行旋耕,可以实现作业的复式化,采用旋耕机来耕作农田是较好的选择。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旋耕机,使用者无法实时监测耕作深度的大小,确定耕作质量时,需要劳作人员到田中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出耕作深度,并进行多点采集并做记录,从而确定其耕作质量是否满足农艺要求;此种方式测量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旋耕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复杂且劳动力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耕作深度,方法简单,劳动力强度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耕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个旋耕刀轴,所述旋耕刀轴上排布有若干旋耕刀,所述机架的后部连接有至少一个耕深检测机构,耕深检测机构设置在最后侧的旋耕刀轴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旋耕刀轴不断转动,旋耕刀轴的转动带动旋耕刀的转动,旋耕刀对农田进行旋耕,设置在旋耕刀轴后方的耕深检测机构检测出旋耕深度;本实用新型将耕深检测机构与旋耕机本体结合在一起,可实时监测耕作深度的大小,确定翻耕质量是否符合农艺要求更加简单;可应用于农田耕作的工作中。
为了实现耕作深度的检测,所述机架的后部设有支撑横梁,所述耕深检测机构包括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固连在支撑横梁的底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轴上可转动地连接连杆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摆杆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与地面接触的平板,所述平板设置在任意旋耕刀的正后方。
为了提高耕深检测的精度,所述耕深检测机构设置有2个。
为了实现旋耕刀轴的转动,所述旋耕刀轴设置有两个,所述机架上设有中间传动箱、第一侧传动箱和第二侧传动箱,所述第一侧传动箱和第二侧传动箱分别与中间传动箱传动连接,与第一侧传动箱上传动连接的旋耕刀轴为第一旋耕刀轴,与第二侧传动箱传动连接的旋耕刀轴为第二旋耕刀轴。
为了实现深旋耕,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耕刀轴位于第二旋耕刀轴的前方且距离不小于10cm;在高度方向上,第一旋耕刀轴位于第二旋耕刀轴上方且距离不小于10cm。
为了监测出作业过程中的耕作深度,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角度位移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角位移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角位移信号分析计算出耕作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2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松鼠洞犁
- 下一篇:一种农业种植用翻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