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0735.4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8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舒林森;王波;白海清;王家胜;罗少强;梁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2 | 分类号: | H01S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2300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灯管 矩形通孔 谐振腔 基板 夹头 本实用新型 矩形安装槽 弹性电极 弹性连接 连接辅助 支撑装置 光源灯 圆通孔 熔覆 电极夹头 调试过程 固定弹性 固定螺钉 紧定螺钉 紧固连接 经济损失 最佳位置 激光束 螺纹孔 拆卸 紧靠 受力 微调 破损 调试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与谐振腔的基板紧靠连接的L形底座,L形底座上开有矩形安装槽和激光束孔,矩形安装槽用于固定弹性电极夹头,弹性电极夹头的端部设置有弹性连接夹头,弹性电极夹头与光源灯管弹性连接,并在外部用固定螺钉固定,L形底座上开有圆通孔和矩形通孔,L形底座与谐振腔的基板通过圆通孔和矩形通孔内的紧定螺钉紧固连接在谐振腔的基板螺纹孔内,矩形通孔的作用是为了微调L形底座的安装位置,使其安装后调整到最佳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源灯管安装、拆卸和调试过程极为不便且光源灯管因受力过大而破损,造成经济损失并延长安装、调试周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熔覆机辅助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Nd:YAG激光熔覆机在航天、航空、航海、石油、化工、汽车等领域的机械制造与维修中应用广泛,其技术经济效益显著。为了提高Nd:YAG激光熔覆机的输出能量,激光器通常采用的是双腔体组合形式,激光束在传递过程对谐振腔体位置和同轴度要求很高,两个腔体必须与激光束同轴才能保证激光束从腔体孔中心通过。腔体中心位置装有Nd:YAG晶体棒,晶体棒两侧各装1支同规格的激光光源灯管,灯管端部电极与铜芯电线通过带螺纹的夹头连接。为了保证铜芯电线能够传输足够的电压和电流,将铜芯电线直径做得比较粗大,大直径铜芯电线刚度较大导致光源灯管安装、拆卸和调试过程极为不便,特别容易使光源灯管因受力过大而破损,造成经济损失并延长安装、调试周期。
当前的激光熔覆机中并没有相应的支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激光光源灯管电极与夹头之间设计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用于卸载大直径铜芯电线安装连接后的弹性变形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源灯管安装、拆卸和调试过程极为不便且光源灯管因受力过大而破损,造成经济损失并延长安装、调试周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与谐振腔的基板紧靠连接的L形底座,L形底座上开有矩形安装槽和激光束孔,矩形安装槽用于固定弹性电极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弹性电极夹头的端部设置有弹性连接夹头,弹性连接夹头通过夹头螺钉与谐振腔的基板固定。
弹性连接夹头的外圆直径小于所述矩形安装槽的内接圆直径。
弹性电极夹头与光源灯管弹性连接,并在外部用固定螺钉固定。
L形底座上开有圆通孔和矩形通孔,L形底座与谐振腔的基板通过圆通孔和矩形通孔内的紧定螺钉紧固连接在谐振腔的基板螺纹孔内,矩形通孔的作用是为了微调L形底座的安装位置,使其安装后调整到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YAG激光熔覆机光源灯的连接辅助支撑装置,改变原有的谐振腔光源灯管与弹性电极夹头的连接方式,通过辅助支撑装置与弹性连接夹头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安装弹性电极夹头的摆动而造成谐振腔光源灯管的损坏,从而在后期的维护与更换相关零件的过程中降低了维护人员的操作难度,该辅助装置的利用,具有如下优越性:
1.该辅助支撑装置,改变了原有传统的安装方式,消除了原有操作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因装夹弹性电极夹头产生的变形力而对谐振腔光源灯管的破坏,为安全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降低了人工对激光熔覆机的维修难度;
2.通过辅助支撑的矩形安装槽,矩形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保证了在维护过程中拆装弹性电极夹头的准确与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维护成本;
3.通过辅助支撑的自身的强度与位置,更好的对弹性电极夹头进行限位与绝缘,保证激光熔覆机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0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沾锡机扭线剥线一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针对高功率泵浦源的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