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外观检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0281.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6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华;王新;翟睿峰;尧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钟育彬;杨昕昕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盒 框架外观 升降机构 检测机 图像放大装置 检测 本实用新型 控制模块 输送机构 直线输送装置 控制升降 人工检查 直线输送 自动机械 可滑动 可升降 框架层 焊线 取放 抽取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外观检测机,包括机架、图像放大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放置有框架盒,所述框架盒两端设有开口且框架盒内设有放置框架的框架层,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有往复运动的直线输送机构,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用于从框架盒内抽取和放回框架,所述图像放大装置设置在输送机构的一侧,其用于检测框架,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和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框架外观检测机通过采用可滑动的自动机械夹和可升降的框架盒来对框架进行检测,实现了自动取框架,解决了人工取放框架的问题,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了人工检查带来的焊线塌线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框架外观检测机。
背景技术
贴片机和焊线机,是电子行业贴片元件贴装和焊线的一种专用设备,利用控制系统驱动贴装头运动,通过贴装头吸嘴从供料器拾取芯片,并贴装到框架,然后经过焊线机台将芯片的极性引出装置。当焊线完成后,需要对贴好焊线(焊线几十或者几百根)后的框架进行检测,检查芯片是否贴错位置、芯片是否帖牢靠、是否漏贴芯片、焊线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漏焊线或者塌线等,传统的检测方式需要通过人工取框架采用人眼进行观察和检测,检测完后再把检测不合格的框架人工放到返工区域,把合格的框架人工再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在合格框架放回到原来位置,检测过程中容易碰塌焊线,在合格的框架放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容易放错位置,会造成焊线损伤塌线等,同时这样的检测方式工作量大,取框架检测和放好检测后的框架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对焊线损伤的风险高,检测效率低,从而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外观检测机,该装置不仅能自动进行取框架,不需要人工进行取框架,而且还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人工检测给产品带来的损伤,影响到良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外观检测机,包括机架、图像放大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放置有框架盒,所述框架盒两端设有开口且框架盒内设有放置框架的框架层,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有往复运动的直线输送机构,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用于从框架盒内抽取和放回框架,所述图像放大装置设置在输送机构的一侧,其用于检测框架,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和输送机构。
通过上述方案,把框架从开口处放入到框架盒内,框架互相平行且相互独立地放置在框架层上,保证夹取框架进行检测时不会使框架相互缠绕和位置出现偏差,框架放好在框架盒后,将框架盒放置在升降机构上,然后通过输送机构把框架盒内的框架送到图像放大装置上检测,检测完后再将合格的框架放回到原来位置,不合格的框架放置到另一区域,当合格的框架回到原来位置后,升降机构往下降一层,再重复上述操作,这样的装置不仅解决了人工取放框架慢及人工检测给产品带来的风险,而且还提高了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导轨和第一电机,所述导轨设置在机架上且导轨长度方向与框架盒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有自动机械夹,所述滑块由第一电机和同步带驱动。
通过上述方案,滑块上连接有自动机械夹,滑块在电机和同步带的驱动下带动自动机械夹在导轨上做往复运动来夹取框架进行检测,取代了传统人工取框架进行检测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了人工检测带来的焊线塌线风险。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推板和推动装置,所述框架盒位于推板与自动机械夹之间,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推板来回运动,所述推板的运动路径穿过框架盒。
通过上述方案,当框架放好在框架盒内的框架层时,推板在推动装置的作用下将框架盒内的框架往自动机械夹方向推出,再由自动机械夹夹取推出的框架送到图像放大装置进行检测,因此不需要自动机械夹伸入到框架盒进行夹取,方便机械夹进行夹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0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片测试机的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线控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