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立绕式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9506.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华;范利东;谢建灿;范水明;曾小明;吴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面 绕制 本实用新型 立绕式线圈 两根导线 单匝 扁平长条状 机械自动化 抗短路能力 层层叠加 导线螺旋 节约材料 面积增大 线圈整体 盘绕 底面 多匝 辐向 立柱 贴合 旋绕 窄面 支脚 轴向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立绕式线圈,包括支脚和导线;导线为具有宽面和窄面的扁平长条状,导线螺旋上升盘绕且以宽面为底面层层叠加;线圈整体为单匝绕制的截面为椭圆形的立柱。每两根导线为一组进行绕制,且每组的两根导线彼此宽面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突破了以往传统技术中以导线窄面为底的多匝绕制,采用以宽面为底螺旋单匝旋绕,节约材料的同时不仅使线圈的支撑面积增大,而且提高了轴向和辐向的抗短路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可以采用机械自动化绕制,产品尺寸精准、质量更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的低压线圈。
背景技术
线圈是构成变压器电路部分的核心。在整个过程中,线圈起到电能到磁能再到电能的转化作用,同时改变了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根据电磁原理可知,放在磁场里的载流导体,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动力。虽然正常情况下线圈的电动力并不大,但是一旦变压器受到短路电流的冲击,电流变为正常额定电流的数倍至数十倍,电动力便是增长到正常运行时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就很容易使导线受到拉应力,引起导线形变以致导线匝绝缘被破坏,最终匝间短路线圈烧毁。
现有的线圈为多匝绕组,即导线以窄面为底螺旋多匝绕制而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械强度更好且质量稳定的线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抗短路能力好且可自动化生产、质量精度高的低压立绕式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压立绕式线圈,包括支脚和导线;导线为具有宽面和窄面的扁平长条状,导线螺旋上升盘绕且以宽面为底面层层叠加;线圈整体为单匝绕制的截面为椭圆形的立柱;线圈的顶部和底部还设有承压圈。
进一步的,承压圈的形状和所述线圈的截面形状相吻合。
进一步的,导线为金属铜,外面涂覆有绝缘漆。
进一步的,导线的厚度为1.12mm~5.6mm,宽3.55mm~18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突破了以往传统技术中以导线窄面为底的多匝绕制,采用以宽面为底螺旋单匝旋绕,节约材料的同时不仅使线圈的支撑面积增大,而且提高了轴向和辐向的抗短路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可以采用机械自动化绕制,产品尺寸精准、质量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支脚2和导线1。其中,导线1为具有宽面10和窄面11的扁平长条状,厚度为1.12mm~5.6mm,宽3.55mm~18mm。
导线1螺旋上升盘绕且以宽面10为底面层层叠加,从而使得线圈4整体为单匝绕制的截面为椭圆形的立柱。线圈4的顶部和底部还设有承压圈3,承压圈3的形状和线圈4的截面形状相吻合。本实施例中,每根导线1单独绕制成匝。当然,也可以每两根导线1为一组进行绕制,每组两根的导线的宽面10彼此贴合。
导线1采用金属铜,外面涂覆有绝缘漆。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9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M10型变压器骨架
- 下一篇:一种抗雷击浪涌的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