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8786.3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5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良 |
主分类号: | E01F9/40 | 分类号: | E01F9/40;E01F9/6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安全智能 雾天行车 组合灯 闪灯 后侧板 前侧板 右侧板 支撑座 左侧板 本实用新型 智能诱导 底座 工作模式 矩形结构 闪烁模式 天气变化 同步闪烁 阴雨天 盖板 能见度 盖设 团雾 开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包括支撑座和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箱体,所述箱体为矩形结构,该箱体包括连接于支撑座上的底座,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盖设于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上的盖板,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白色组合灯,所述的后侧板上设置有红黄组合灯,所述左侧板设置有圆形组合灯,所述右侧板设置有箭头组合灯。本实用新型的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其工作模式有智能诱导模式和人工特设诱导模式,智能诱导模式即团雾、多雾、阴雨天、能见度低的情况下,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开户同叔闪烁模式;人工特设诱导模式即全天候开启同步闪烁功能,不受天气变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天行车安全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
背景技术
大雾常被人们称为高速公路的“无形杀手”。大雾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对雾天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大雾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命损失和社会、交通、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统计表明,雾天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明显多于普通公路,而且经常是多车连环追尾相撞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雾的发生及其浓淡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特别是对于雾天在山区路段、桥梁、或施工路段、匝道口、交叉口、弯道、高速公路或有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上行驶的汽车来讲,极易发生追尾相撞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人身和经济损失,因此降低雾天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发生率,提高高速公路的雾天行车安全,减少社会经济和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辅助高速公路的管理,研究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安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雾天高速公路上的能见距离是影响行车安全最关键的因素。司机在雾天发现并识别前方行驶车辆或障碍物,然后采取措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前方目标出现,司机的眼睛移动,然后固定于目标的发现过程和识别清楚后准备采取措施两个阶段。由于雾的光学特性,它能使光线发生散射,并能吸收光线,使得能见度下降。在雾区驾驶员看不清前方和周围的情况,致使驾驶员对车距,车速判断失误,对交通标志、道路设施等识别产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与前方停止或慢行的车辆碰撞、与道路上的固定物相撞等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能够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驭及警示作用,且在视觉上起着道路轮廓诱导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雾天行车安全智能诱导黄闪灯,包括支撑座和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箱体,所述箱体为矩形结构,该箱体包括连接于支撑座上的底座,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盖设于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上的盖板,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白色组合灯,所述的后侧板上设置有红黄组合灯,所述左侧板设置有圆形组合灯,所述右侧板设置有箭头组合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白色组合灯包括设置于前侧板上的银色反光面板,所述银色反光面板沿纵向和横向均匀设有多排多列的灯珠安装孔和嵌装于灯珠安装孔的LED 灯珠。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红黄组合灯包括设置于后侧板下部的红色反光面板和设置于后侧板上部的黄色反光面板;所述红色反光面板沿纵向和横向均匀设有多排多列的灯珠安装孔和嵌装于灯珠安装孔的LED灯珠;所述黄色反光面板从中心向外周向辐射状设置有多个同心圆分布的灯珠安装孔和嵌装于灯珠安装孔的LED灯珠。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圆形组合灯包括设置于左侧板的第一黑色面板,所述第一黑色面板在上部且从上部中心向外周向辐射状设置有多个同心圆分布的灯珠安装孔和嵌装于灯珠安装孔的LED灯珠;所述第一黑色面板在下部且从下部中心向外周向辐射状设置有多个同心圆分布的灯珠安装孔和嵌装于灯珠安装孔的LED灯珠;该第一黑色面板为太阳能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良,未经刘俊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8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细砂吸声的声屏障单元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道路预成型反光标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