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2227.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3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力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10 | 分类号: | B25H1/1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部 张紧块 通孔 多功能模具 复位装置 铝型材 壳体 本实用新型 滑动 元器件 底座 移动 体内 按压 底座安装 滑动安装 铝型材槽 模具底座 实验过程 同一侧面 按压块 开口槽 向内 匹配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包括壳体、张紧块和复位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装置以及滑动安装在壳体内的张紧块,所述复位装置和所述张紧块相互配合使用;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一夹持部和通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张紧块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且能在所述通孔内滑动;当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安装在铝型材槽板上,按压张紧块的按压块,所述张紧块向内滑动,此时,第二夹持部在通孔内向下移动,可以调节至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使距离和相邻开口槽之间的距离相匹配,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具底座,能满足实验过程中元器件需要移动的问题,使移动元器件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仪器,尤其涉及了一种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教学设备固定元器件到铝合金桌面上时,大多采用支架固定形式或直接固定模式,此种直接固定或支架安装的方式安装元器件的优点是安装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固定后二次移动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元器件安装后无法方便移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包括壳体、张紧块和复位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装置以及滑动安装在壳体内的张紧块,所述复位装置和所述张紧块相互配合使用;
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一夹持部和通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
所述张紧块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且能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与铝型材槽板上的开口槽相互配合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固定件相互固定,所述下底座设有第一夹持部和所述通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下底座设有供所述张紧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所述通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部为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夹持部为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结构相同。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伸出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伸出段和第一弯折段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伸出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伸出段和第二弯折段相互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张紧块还包括本体和按压块,所述按压块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端,所述第二伸出段垂直连接所述本体。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张紧块的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用于连接所述复位装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铝型材多功能模具底座,包括壳体、张紧块和复位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装置以及滑动安装在壳体内的张紧块,所述复位装置和所述张紧块相互配合使用;
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一夹持部和通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
所述张紧块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且能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力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力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2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