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磁共振用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2098.6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5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魁;张校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 代理人: | 章祖斌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座 铆钉 核磁共振 延长管 本实用新型 铆钉固定 留置针 导管 底座 卡设 一体成型的 三通形状 透明软质 硬质塑料 粘贴固定 隔离塞 硅胶层 漏斗型 外固定 止流夹 凸起 外壁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用留置针,铆钉的材质为硬质塑料,铆钉整体呈漏斗型且铆钉外壁上设有多个一体成型的铆钉凸起,铆钉底部与透明软质导管的一端卡设固定,铆钉固定在导管座内部,导管座整体为三通形状且铆钉固定在一号通道中,导管穿过并露出导管座的一号通道,在一号通道中设有凹槽,导管座的二号通道外固定有延长管,延长管固定有接头,延长管上设有止流夹,导管座的三号通道中卡设固定有隔离塞,导管座的三号通道外侧设有导管座底座,导管座底座底部粘贴固定有硅胶层。本实用新型便于在核磁共振中使用,且固定更加牢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具体为一种方便核磁共振时也能够佩戴的核磁共振用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对比X射线和CT来说,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但是由于核磁共振仪具有磁性超强的永磁体,一般金属的存在都会产生金属伪影,影响图像质量,此外一般金属(铁钴镍)都会在强磁场吸引作用下产生移动,现有留置针中的导管与导管座之间一般通过金属不锈钢材质(含有铁)的铆钉连接固定,在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前,必须将留置针拔掉,以此避免铆钉被强磁场吸引,同时也为了避免影响核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留置针的拔除不仅造成留置针的浪费,还增加了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
现有技术中金属不锈钢材质的铆钉在接触pH值较小的输液时,铆钉表面会与输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造成进入人体的输液内混有金属离子的杂质,其中包括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如Cu2+,危害人的身体。
现有技术中金属不锈钢材质的铆钉在不锈钢的针芯组装插入过程中,容易与之产生金属摩擦,从而产生金属碎屑,形成固态杂质,在对人体输液时,固态杂质很容易被输入到人体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留置针在皮肤上固定不牢,易造成静脉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更加牢固、采用塑料铆钉替代金属铆钉,从而避免固态金属或游离态金属离子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同时也便于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而不需拔除留置针的核磁共振用留置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核磁共振用留置针,包括铆钉、铆钉凸起、导管、导管座、一号通道、凹槽、导管座底座、硅胶层、二号通道、延长管、接头、止流夹、三号通道、隔离塞、钢针、钢针座、护套,其特征在于,铆钉的材质为硬质塑料,铆钉整体呈漏斗型且铆钉外壁上设有多个一体成型的铆钉凸起,铆钉底部与透明软质导管的一端卡设固定,铆钉外壁通过铆钉凸起卡设固定在导管座内部,导管座整体为三通形状且底部带有导管的铆钉卡设固定在导管座的一号通道中,导管穿过并露出导管座的一号通道,在一号通道中开设有与铆钉凸起数目相同的凹槽,铆钉凸起与凹槽相配合卡设固定,导管座的二号通道外卡设固定有延长管的一端,延长管的另一端卡设固定有接头,延长管上套设有止流夹,止流夹在延长管上来回移动,导管座的三号通道中卡设固定有隔离塞,导管座的三号通道外侧设有一体成型的用于导管座放置更平稳且与人体更加贴合的导管座底座,导管座底座底部粘贴固定有用于增大与人体接触面摩擦力的硅胶层;钢针卡设固定在钢针座上,钢针由三号通道插入并穿过隔离塞后伸入导管中,钢针座露出在导管座的三号通道外部,插有钢针的导管外部套设并固定有硬质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2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