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TV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8643.4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2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春;孙强;杨志;郁海滨;徐大伟;孙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晶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压控制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输入电路 输出电路 过压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连接 供电线路电压 交流电压转换 外部供电电源 直流电压输出 负载使用 供电电源 控制电路 输出电压 稳压输出 自动关断 输入端 电源 输出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LED‑TV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装置,包括: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过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上设置过压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压控制电路对供电电源进行检测控制,防止过压对LED灯珠造成损坏,当供电线路电压过高时可自动关断输出,从而对负载LED灯珠进行保护,输入电路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输出,通过了滤波及稳压输出可供负载使用的电压,当输出电压过高时,过压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切断,实现对LED负载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LED-TV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LED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用于提供显示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来正常显示影像,其中,LED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LED灯串。LED-TV使用LED灯作为背光材料的液晶电视屏幕。用R/G/B三个LED管组成一个像素点,通过控制每一个像素点的亮与灭,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而对于LED-TV背光源通过驱动电路驱动LED灯珠的点亮,供电电源的稳定性也影响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当供电电压不稳定时,过高的电压供给LED-TV背光源后,容易对LED灯珠产生过压损坏,最终造成LED-TV背光源的损坏,降低了LED-TV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LED-TV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装置。对电动工具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提高电动工具的电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LED-TV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装置,包括:输入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过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上设置过压控制电路,所述过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晶闸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后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晶闸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闸管的负极与接地,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继电器开关,外部供电电源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输出,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并联第一电阻,外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输出端并联第一继电器开关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电路由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电阻串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二电容和为稳压管,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并联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并联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负载和第二继电器开关,所述负载与第二继电器开关串联后与整流滤波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为常闭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晶闸管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晶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晶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8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