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防掉电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7904.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6/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100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簧 主弹簧 绝缘体 正极接触片 腔体 电池 本实用新型 补偿机构 补偿装置 电连接 防掉电 正极 负极 导线穿过 电池正极 电路连接 装入腔 掉电 灌封 加装 焊接 镶嵌 容纳 供电 压缩 释放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防掉电补偿装置,包括容纳电池的腔体、补偿机构和主弹簧,所述补偿机构包括正极接触片、绝缘体和补偿压簧,所述绝缘体安装在所述腔体的一端,所述正极接触片的一面灌封于所述绝缘体内并焊接有导线,另一面镶嵌补偿压簧,所述导线穿过绝缘体和腔体与需要供电的电路连接,所述主弹簧安装在腔体的另一端;当电池装入腔体后,电池的正极与补偿压簧电连接,负极与主弹簧电连接,所述主弹簧承受的压力大于所述补偿压簧承受的压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正极接触片上加装补偿压簧,当受到冲击时,通过补偿压簧释放压力来补偿因主弹簧压缩产生的间隙,以保证电池正极与正极接触片一直接触,防止掉电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防掉电补偿装置,适用于电池加电端有弹性接触供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持通信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使用环境不同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航空救生手持救生电台产品类,当飞行员主动或被动跳伞后,手持救生电台随即自动开机,着地时受较强冲击时,如果冲击方向与电池轴线接近,可能会造成手持救生电台瞬间掉电,使其正在进行的功能发生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防掉电补偿装置,该补偿机构可以防止手持救生电台产品开机后因受到冲击时发生掉电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防掉电补偿装置,包括容纳电池的腔体、补偿机构和主弹簧,所述补偿机构包括正极接触片、绝缘体和补偿压簧,所述绝缘体安装在所述腔体的一端,所述正极接触片的一面灌封于所述绝缘体内并焊接有导线,另一面镶嵌补偿压簧,所述导线穿过绝缘体和腔体与需要供电的电路连接,所述主弹簧安装在腔体的另一端;当电池装入腔体后,电池的正极与补偿压簧电连接,负极与主弹簧电连接,所述主弹簧承受的压力大于所述补偿压簧承受的压力。
所述正极接触片的另一面为槽形结构,所述补偿压簧镶嵌在槽内,当所述电池装入腔体后,所述补偿压簧完全压入所述槽内,且与所述正极接触片平齐。
所述主弹簧通过电池盖和电池箱套安装在腔体的另一端,所述电池盖和电池箱套的连接处采用密封垫圈进行密封。
所述补偿压簧承受的压力为所述主弹簧承受的压力的20%~5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正极接触片上加装补偿压簧,且电池装入后主弹簧承受的压力大于补偿压簧承受的压力,当受到冲击时,通过补偿压簧释放压力来补偿因主弹簧压缩产生的间隙,以保证电池正极与正极接触片一直接触,防止掉电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入电池后正常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受强冲击时瞬间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补偿机构、2--腔体、3--电池、4--电池箱套、5--电池盖、6--密封垫圈、7--主弹簧、1-1--正极接触片、1-2--补偿压簧、1-3--绝缘体、1-4--导线、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7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