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7603.8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7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逯俭;徐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逯俭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11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针 针身 针杆 人体表皮 刺入 本实用新型 插合件 插槽 埋针 可分离地 人体治疗 刺激 针尖 插合 尾端 针灸 推动力 皮肤 外部 治疗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包括针身和针杆;所述针身的前端设有针尖,其尾端设有插合件,所述插合件上设有插槽;所述针杆的一端可分离地配合插合在所述插槽内并推动所述针身刺入人体表皮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针,通过针杆推动针身尾部使针灸针的整个针身刺入人体表皮内,针杆与针身分离以完成埋针,可为人体治疗部提供长时间的刺激,以保证针灸的刺激量,该针灸针借助外部推动力的作用使针灸针较容易刺入人体表皮内,解决了由于针灸针尺寸较小、且治疗部皮肤较厚而难以进行埋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埋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针。
背景技术
埋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皮内针疗法。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埋针疗法常用于需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痛经、遗尿、失眠、高血压、哮喘等。
已知皮肤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4mm;而皮肤最外面一层是表皮,其平均厚度为0.2mm。针灸针一般是通过针刺入皮肤后对穴位神经组织刺激从而进行治疗。目前较常用的针灸针治疗一般留针20-30分钟,一次性皮内针可以长时间留针但因尺寸短小、针具形状等原因无法应用于肌肉丰厚之处,也无法进行传统手法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较方便地刺入人体表皮进行埋针疗法的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包括针身和针杆;所述针身的前端设有针尖,其尾端设有插合件,所述插合件上设有插槽;所述针杆的一端可分离地配合插合在所述插槽内并推动所述针身刺入人体表皮内。
优选地,所述插槽的槽口中心线与所述针身垂直。
优选地,所述插槽的槽口直径大于所述针身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插合件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设置在所述针身的尾端端部,其中心通孔为所述插槽。
优选地,所述针身的尾端冷弯形成中空的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槽为椭圆形槽,所述针杆为与所述椭圆形槽配合插合连接的椭圆形柱体。
优选地,还包括针柄,所述针柄与所述针杆固定连接构成L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设有防滑螺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针,通过针杆推动针身尾部使针灸针的整个针身刺入人体表皮内,针杆与针身分离以完成埋针,可为人体治疗部提供长时间的刺激,以保证针灸的刺激量,该针灸针借助外部推动力的作用使针灸针较容易刺入人体表皮内,解决了由于针灸针尺寸较小、且治疗部皮肤较厚而难以进行埋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针灸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身; 2-针杆; 3-针柄;
11-插合件; 11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参见图1所示,包括针身1和针杆2;所述针身1的前端为针尖,其尾端设有插合件11,所述插合件11上设有插槽111;所述针杆2的一端可分离地配合插合在所述插槽111内并推动所述针身1刺入人体表皮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逯俭,未经逯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7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针灸仪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