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挡杆致动装置以及应用该换挡杆致动装置的换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6024.1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陈伟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装置 换挡杆 本实用新型 换挡器 移动件 横向空间 上下移动 导斜面 致动块 动块 推动力 应用 驱动 占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杆致动装置以及应用该换挡杆致动装置的换挡器,所述换挡杆致动装置包括:能被驱动以上下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致动块,所述致动块具有导斜面。本实用新型的换挡杆致动装置在占据较小的横向空间的同时,兼顾具有较大的推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杆致动装置以及应用该换挡杆致动装置的换挡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习知的,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杆可以被设计为具有多稳态或者单稳态的换挡状态,例如P、R、N、D挡以及手动槽,尤其是可以从行驶级D挡切换到手动换挡槽中。
公开号DE102005023926A1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动换挡装置的已知实施例。在该已知实施例中,换挡杆1能够围绕穿设在凹槽2中的转轴3在如图1所示意的第一结束位置和如图2所示意的第二结束位置之间转动,促使换挡杆1具有上面所描述的动作模式是依靠下面的方案来实现的。换挡杆1靠近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止挡块4,止挡块4顶触在凸轮6上,凸轮6设置在轴10上,轴10的一端设置有齿轮。通过齿轮与电机8的输出轴上设置的蜗轮9的配合作用,轴10以及凸轮6可以被驱动旋转,从而顶固止挡块4,使换挡杆1在第一结束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转动。
在该已知实施例中,欲想换挡杆1获得在第一结束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转动的幅度,需保证凸轮6的行程,以使凸轮6具有设定的升角,如此将会降低其能够施予止挡块4的推动力。而欲增大凸轮6的升角,将使整个装置占据更大的横向空间。但实际上,横向空间受结构的限制,希冀通过上述方案来实现升角的增大难以实现。
简言之,该已知实施例存在横向占用空间较大以及推动力较小之间的矛盾。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挡杆致动装置以及应用该换挡杆致动装置的换挡器,其在占据较小的横向空间的同时,兼顾具有较大的推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挡杆致动装置,包括:能被驱动以上下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致动块,所述致动块具有导斜面。
优选地,所述导斜面向上倾斜或者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导斜面的斜率不变。
优选地,所述致动块对应于所述导斜面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凹槽。
优选地,所述移动件呈板状,所述致动块设置在所述移动件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移动件背对所述致动块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
优选地,还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涡轮;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涡轮相配合的第一齿轮,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移动件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一种换挡器,包括:
换挡槽,所述换挡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以及接通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稳态点的连接滑槽;
下端顶触在所述换挡槽中的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的壁上设置有止挡块;
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挡杆致动装置,所述致动块的导斜面顶触所述止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6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挡操作机构
- 下一篇:一种5速手动换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