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束层边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5126.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邢程;余本祎;蔡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束层 边胶 本实用新型 耐久性能 第二面 平滑 叠置 覆盖 正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束层边胶结构,包括叠置的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其中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与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接触,所述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的两端布置有第一边胶,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的两端布置有第二边胶,单个第一边胶覆盖在第一带束层第一面的宽度为第一带束层宽度的10%~30%,单个第二边胶覆盖在第二带束层第二面的宽度为第二带束层宽度的40%~60%。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带束层边胶厚度的同时,提供了更好的厚度过渡,是带束层的形状更加平滑,对耐久性能有着正向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中带束层边胶结构。
背景技术
带束层是轮胎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保护胎体,增强胎面强度,承载并传递应力的作用,对于半钢子午线轮胎,胎体帘布层承担内压负荷的35%,而带束层承担了65%。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因所施加的负荷、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等作用,会使轮胎某一部位受力较大,通过FEA模拟工具分析,可以发现轮胎带束层端点所受的应力较大。实际使用过程中,则表现为轮胎的第一、二带束层脱层,会严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一般在两个带束层之间端点增加胶片是行业中常见平衡肩部带束层端点应力的方法,但是若胶片厚度较薄,无法实现平衡应力的作用;若胶片过厚,则会导致带束层过渡不好,带束层会明显波动,反而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全新的带束层边胶样式,在保证带束层边胶厚度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好的厚度过渡,减少带束层的波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束层边胶结构,包括叠置的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其中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与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接触,所述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的两端布置有第一边胶,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的两端布置有第二边胶,单个第一边胶覆盖在第一带束层第一面的宽度为第一带束层宽度的10%~30%,单个第二边胶覆盖在第二带束层第二面的宽度为第二带束层宽度的10%~30%。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胶和第二边胶的厚度为0.4mm~1.4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胶与第二边胶的差集大于等于6mm。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带束层边胶厚度的同时,提供了更好的厚度过渡,是带束层的形状更加平滑,对耐久性能有着正向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如图1所示,带束层边胶结构包括叠置的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2,其中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与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接触,第一带束层的长度大于第二带束层,具有一定的差集。
第一带束层1与第二带束层2之间胶片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的第一面两端的第一边胶3,以及布置在第二带束层的第二面两端的第二边胶4,其中单个第一边胶覆盖在第一带束层第一面的宽度L3为第一带束层宽度L1的10%~30%,单个第二边胶覆盖在第二带束层第二面的宽度L4为第二带束层宽度L2的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5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漏气轮胎
- 下一篇:具有良好操控性的高性能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