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3648.8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超;乔小红;高占伟;邢彦君;任晓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光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端 防护罩 滴斗 浮塞 液滴 自动止液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药液过滤器 下盖 连通 本实用新型 静脉输液针 上端横截面 十字形撑架 底部连接 装置设置 自动止液 长导管 短导管 供气体 硅胶垫 排气槽 中空的 管内 内壁 开口 保证 | ||
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瓶塞穿刺器下端通过短导管与止液滴斗上端相连通,止液滴斗下端通过长导管与药液过滤器上端相连通,药液过滤器下端连接有静脉输液针。止液滴斗包括滴斗管、止液装置和滴斗下盖,止液装置设置在滴斗管内,止液装置包括上端横截面为十字形撑架,下端完全开口的防护罩,防护罩下端扣合在滴斗下盖上,防护罩内设置有中空的浮塞,浮塞底部连接有硅胶垫,浮塞内壁上设置有供气体出入的排气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了自动止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普遍使用普通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但是,由于普通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没有药液输完时的自动止液功能,如果药液滴完未及时更换药瓶或未及时拔掉输液器,存在空气进入患者血管或回血等极不安全的隐患。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市场上已出现了具有自动止液功能的输液器。在滴斗内放置一个浮塞,浮塞中空且下方设置一弹性密封垫,在使用过程中,浮塞借助于其自身的重力、浮力等力学影响,通过滴斗中药液液面的升降,使浮塞离开或堵住输液孔,从而实现输液孔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药液从滴斗上方垂直滴下时,恰好滴到浮塞的上方,浮塞因受外力后容易在输液孔上方发生偏移,导致定位不准确,密封不够严密;另外,自动止液输液器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由于预真空处理容易导致弹性密封垫变形,甚至脱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其浮塞不易偏移、密封性能良好、弹性密封垫不易变形,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有效起到自动止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瓶塞穿刺器下端通过短导管与止液滴斗上端相连通,止液滴斗下端通过长导管与药液过滤器上端相连通,药液过滤器下端连接有静脉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止液滴斗包括滴斗管、止液装置和滴斗下盖,止液装置设置在滴斗管内,止液装置包括上端横截面为十字形撑架,下端完全开口的防护罩,防护罩下端扣合在滴斗下盖上,防护罩内设置有中空的浮塞,浮塞底部连接有硅胶垫,浮塞内壁上设置有供气体出入的排气槽。
进一步地,防护罩侧壁上设有进液通道。
进一步地,滴斗下盖上设置有连通滴斗管和长导管的输液孔。
进一步地,长导管外套置有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瓶塞穿刺器上端设有一瓶塞穿刺器保护套。
进一步地,瓶塞穿刺器支端可设有一进气器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止液装置的设置,实现了自动止液的效果,止液装置中通过防护罩和排气槽的设置,解决了浮塞容易发生偏移和硅胶垫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止液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瓶塞穿刺器保护套,2-瓶塞穿刺器,3-进气器件,4-短导管,5-止液滴斗,51-滴斗管,52-止液装置,521-防护罩,522-浮塞,523-硅胶垫,53-滴斗下盖,531-输液孔,6-长导管,7-流量调节器,8-药液过滤器,9-静脉输液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光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圣光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3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充式正压缓释接头
- 下一篇:一种医用双腔PICC导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