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1826.3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0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念杰;蒋涛;顾建伟;盛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精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顾祥安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支架 本实用新型 施加压力 施力机构 夹紧器 自适应 装夹 水平方向移动 整体加工效率 放置工件 加工位置 限定工件 一次动作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包括至少一对用于放置工件且限定工件水平方向移动的工件支架,一对所述工件支架之间设置有一可对一对工件支架上的工件的第一非加工位置同步施加压力的第一施力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施力机构同步对两个工件支架上的工件的施加压力,从而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实现两个工件的同步装夹固定,提高了装夹效率,从而有利于整体加工效率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零件加工领域,尤其是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
背景技术
在精密零件加工,尤其是医疗器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零件加工时,由于零件往往具有特殊的外形轮廓,需要设计专门的夹具来进行稳定固定从而保证后续加工精度,虽然已有各种气动夹具可以使用。
但是,现有的夹具在进行各种特殊外形轮廓的待加工件夹持固定时,气缸或动力装置的一次动作往往只能实现一个工件的夹持,这不利于整体加工效率的提高。
同时,现有的夹具中,与待加工件接触的压板或压块等往往是与气缸或动力装置固定连接,这就导致压板、压块等与待加工件表面接触时,无法根据实际外形形状调整与待加工件外表面的契合度,从而导致装夹的牢靠性不佳,以及容易对工件表面造成划伤的问题。
并且,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产品,其待加工件的外轮廓形状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更不用说不同外轮廓的产品,而压板或压块与气缸或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就导致一个夹紧器往往无法适应不同形状的产品同时装夹的要求,适用性、灵活性不佳。
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包括至少一对用于放置工件且限定工件水平方向移动的工件支架,一对所述工件支架之间设置有一可对一对工件支架上的工件的第一非加工位置同步施加压力的第一施力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工件支架包括具有与工件的局部外轮廓匹配的仿形卡槽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它们间隙设置并形成用于放置工件且限定工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限位空间,所述工件支架还包括配合限定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工件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挡板和卡止件,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包括一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延伸到一对所述工件支架上方且分别枢轴连接一按压块,所述支撑件还连接驱动其沿轴向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轴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均垂直。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按压块及支撑件的枢轴连接区域具有相互匹配的圆弧形轮廓,所述按压块包括可与所述工件的上表面抵靠的接触凸台,所述接触凸台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按压块的底面两端。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支撑件枢轴架设于一支架上且以其与所述支架的枢轴连接点为支点进行转动,所述枢轴连接点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对称轴上,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动力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气缸,所述支架可自转地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所述支架通过与其侧平面抵靠且具有快拆结构的限位件限位。
优选的,所述的卧式多工件自适应夹紧器,其中: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对沿轴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支架抵靠的浮动伸缩柱,所述浮动伸缩柱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对称轴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精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精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1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