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锥颅钻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70534.8 | 申请日: | 201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8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军;游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军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单向轴承 连接体 锥颅钻 钻头 开颅 内圈 连接手柄 易拆卸 钻进 耗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锥颅钻。包括单向轴承(1),单向轴承(1)包括外圈(2),外圈(2)内设有内圈(3),内圈(3)顶部连接手柄(4),外圈(2)底部与连接体(5)连接,连接体(5)连接钻头固定装置(6),钻头固定装置(6)中设有钻头(7)。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开颅过程简单且耗时短,钻头易拆卸和安装,开颅钻进钻的深度可提前控制,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颅钻头,特别是一种单向锥颅钻。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开颅钻是较为常用的开颅工具。在现有的技术中,手动开颅钻存在以下缺点:开颅钻钻头需要工作转动时,手柄只能向一个方向持续转动才能持续转动钻头,这使得医生需要多次变动手势来才能进行持续开颅,非常的麻烦,多次变换手势使得开颅钻的使用过程复杂化,耗时长,给病者带来更多的危险性;且开颅钻的钻头不便于拆卸来进行消毒和更换,在钻头需要紧急更换时,非常不便;同时开颅钻进钻的深度不好控制,手术时容易造成事故。
综上所述:现有的开颅钻具有使用不方便,开颅过程复杂且耗时长,钻头不易拆卸和安装,开颅钻进钻的深度无法控制,安全性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锥颅钻。其具有使用方便,开颅过程简单且耗时短,钻头易拆卸和安装,开颅钻进钻的深度可提前控制,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单向锥颅钻,包括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包括外圈,外圈内设有内圈,内圈顶部连接手柄,外圈底部与连接体连接,连接体连接钻头固定装置,钻头固定装置中设有钻头。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外圈内设有一组钢珠槽,钢珠槽右边设有弹簧槽,弹簧槽中设有弹簧连接头,弹簧连接头连接弹簧,弹簧连接钢珠,钢珠位于钢珠槽中,钢珠槽的左侧槽宽小于钢珠的直径。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手柄为手型结构。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连接体上设有凹槽。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钻头固定装置上设有螺钉。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钻头固定装置下部设有外螺纹,钻头固定装置下端连接深度控制器,深度控制器采用中空结构,内壁设有内螺纹。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钻头上从下至上标有刻度。
前述的单向锥颅钻中,所述钻头为螺纹钻头,其上设有螺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钻头对准需要开孔位置,逆时针转动手柄,轴承的内圈跟着转动,这时的钢珠会卡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所以外圈会跟着转动,其下部的钻头固定装置就会带着钻头转动,从而就实现了开颅作业,在使用者手握手柄不方便继续逆时针转动时,就变为顺时针转动手柄,过程中钢珠不会再卡住内圈和外圈,内圈就不会带动外圈转动,钻头也就不会转动,之后再进行逆时针转动手柄,就又能实现开颅作业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非常简单,只需来回旋转手柄而不用来回变换手势就能进行持续的开颅作业,操作方便且耗时短,手型结构的手柄也方便了使用者能更好的握住手柄,通过螺钉可方便拆卸和更换安装钻头,钻头上的螺纹槽方便开颅时骨削出来,还可提前旋转深度控制器在钻头固定装置上的位置,根据刻度提前将钻头需要钻的深度进行安全设置,开颅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开颅过程简单且耗时短,钻头易拆卸和安装,开颅钻进钻的深度可提前控制,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轴承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向轴承锁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军,未经王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0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