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扣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一种座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0321.5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3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明;韩笑;张铭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组件 锁扣结构 控制件 装夹 自锁 本实用新型 产品实现 夹持稳定 锁合状态 外力作用 自动锁合 刮伤 解锁 锁合 支架 座充 装入 阻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包括一支架、一第一弹性组件、一控制件及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及所述控制件运动,在产品装夹到位时实现自动锁合,所述控制件则可带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运动,实现产品的解锁;由此提供了一种自锁合结构,与产品装夹同步自锁,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所装夹的产品始终处于锁合状态,从而所述锁扣结构具有夹持稳定,锁合牢固等优点,使得产品实现无阻碍装入而防止产品刮伤,操作简单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锁合的具有优良防掉性能锁扣结构,以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一种座充。
背景技术
座充,由于其可以实现对于对应电子产品的夹持,而对于诸如长途司机等用户来说格外重要,比如利于手机或平板进行线路导航的时候,若采用座充结构进行夹持,则不仅解决了在开车时对电子产品操作不便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电子产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可能存在的滑落问题。
但是,在目前市面上的各类座充产品中,都普遍存在对于电子产品的夹持稳定性问题,比如电子产品容易自所述座充松脱失效的问题;由此,提供一种具有牢固的夹持稳定性,除非人为解锁,否则始终保持牢固夹持的座充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考量,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牢固夹持锁固功能的锁扣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一种座充,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列示的座充易松脱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扣结构,所述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目前市面上的座充夹持稳定性欠佳容易导致夹持松脱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充,所述座充具有稳定的锁扣结构,可以实现对于对应电子产品的牢固夹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座充结构存在的容易夹持松脱失效的问题。
一种锁扣结构,包括一支架、一第一弹性组件、一控制件及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控制件包括一顶面及相互对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反向斜度进而与所述顶面共同构成一三角形截面,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一解锁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抵靠,同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侧面相抵靠,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上设置有一锁钩,按压所述顶面可带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分别沿其所抵靠的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产生运动,进而控制所述锁钩的解锁;按压所述解锁弹簧构件则由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带动所述控制件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产生运动,以实现所述锁钩的锁合。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结构中,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且分别位于所述控制将相对的两个具有斜度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锁钩的锁合及解锁,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则用于平衡并牵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所述锁扣结构在工作状态,即锁合状态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常规状态,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而处于非压缩状态,所述锁钩由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抵挡而始终处于锁合状态,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则抵挡于所述第二侧面处而实现所述控制件的受力平衡;所述锁扣结构若需解锁,则按压所述控制件,随着所述第一侧面的下移,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产生向上的偏转,从而所述锁钩回缩而解锁,此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弹性体为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则沿所述第二侧面产生向上的平移动作,同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具有向下回缩的弹性力;当所述锁扣结构在解锁状态时,用户可进行产品的装夹,在装夹的过程中,产品装到位时,由产品对于所述解锁弹性构件的抵压使得所述锁扣结构自行回复至锁合状态,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自锁合功能的锁扣结构,只要不施加外力进行解锁,可始终保持牢固可靠的锁合,使得产品实现无阻碍装入而防止产品刮伤,且操作简单可靠,还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座充锁扣易松脱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另一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0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站牌防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