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7054.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7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美沃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濮云杉;何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口 净化池 生活污水净化池 污水通道 进水口 净化区 折流式 本实用新型 隔板 倒锥形漏斗 充分接触 净水物质 生活污水 污水净化 倒锥形 上进水 上升流 出水 减小 小端 漏斗 相通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由隔板围成的净化区,净化区与从上进水、从下出水的污水通道相通,净化区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在污水通道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池底的生活污水由倒锥形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能够大幅度减小净化池体积,并且还能够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非常显著的提高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净化池,具体的讲是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
背景技术
随着分散式居住的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迅速提升,再加上众多的分散式酒店、民宿、农家乐等业态迅速增长,水环境生态恶化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主要的水污染源是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点源性污染,对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非常迫切。
目前,对分散式污水的处理方式普遍采用重力流流态的污水净化池,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力流态的污水基质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的与净化池底部的微生物进行混合、接触、降解、消化处理,因此为了达到净化效果因而导致污水净化池的有效容积空间过大,导致污水净化池的制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减小净化池体积的同时,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由隔板围成的净化区,净化区与从上进水、从下出水的污水通道相通,净化区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在污水通道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池底的生活污水由倒锥形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
污水由进水口进入净化池后,通过污水通道从下方进入净化区底部并向上流动,污水基质在向上升流的流态中与池底的有机污泥微生物混合、接触、降解吸收,污水流冲击到净化区底部的斜面后,促使污水涌向净化区的上方,使污水形成升流态由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由于漏斗的进水口小,加之漏斗倒锥形侧面阻挡,减缓了污水的升流速度,起到了阻挡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过快上浮流入下一池的作用,促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沉淀,滑回净化区底部进行更长时间、更充分的被降解、吸收和消化处理,最终实现提高单池的污水净化效率,有效降低了污水净化池的容积空间。同时,进入漏斗的污水中的活性污泥也会沿漏斗的倒锥形内壁向下滑落至池底。通过更长时间、更充分净化的污水在污水通道出水的动力下最后通过倒锥形漏斗向上升流后向净化池的出水口流动。
优选的,至少并行设有2个所述的净化区,相邻的净化区通过隔板形成位于两个相邻净化区之间的污水通道,通过多个并行的净化区对污水进行多次净化,使净化效果更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斗设于斜面的上方,使污水流以及倒锥形漏斗中的活性污泥能够更快速回流到净化区底部,使流入的污水能很好的与活性污泥发生生物反应,并且可大幅的阻隔活性污泥在污水的涌动中通过倒锥形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能够大幅度减小净化池体积,并且还能够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非常显著的提高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1,在进水口1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6,在进水口1和出水口6之间并行设有若干个由隔板3围成的净化区2。相邻的净化区2通过隔板3形成位于两个相邻净化区2之间的污水通道7,各污水通道7均从上进水、从下出水,并下出水处与对应的净化区2相通。净化区2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5,斜面5的倾斜角度为不可供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斜面上长期淤积的角度。在污水通道出水口和斜面5的上方设有倒锥形的漏斗4。通过倒锥形的漏斗4对污水进行阻挡使其返回到净化区2底部进行更长时间、更充分的被降解、吸收和消化处理。最后将通过更长时间、更充分净化的污水在污水通道7出水的动力下通过倒锥形漏斗4的小端向上升流,污水经过多个净化区2多次折流处理后,最终从净化池的出水口6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美沃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美沃实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7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村有机固废液废循环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杂质的污水处理池